预设:从语义学到语用学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ch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设,是逻辑发展到近代以后,由弗雷格引入逻辑学的研究领域。由于预设问题涉及到真值条件,指称和意义问题而备受关注,因为这几个方面都是逻辑的基本问题。 自然语言语义的复杂性,导致逻辑希望能够构造一个使用人工语言系统,使用明确的推理规则,推导出明确的结论。然而,与系统相关的语义解释理论相对于系统的构建来说,却是一个难题。这就推动了语义学的发展。语义学的研究范围就是保证系统的推出的真,在自然语言系统也真;同时研究符号在全部表述方式中的意义。这也注定了预设研究必然与语义学研究分不开。然而预设问题在语义学的范畴内却没有办法解决。于是预设的研究必然走向语用学研究。同时,语用学研究对预设问题的突出成果也正表明语用学不是语义学的垃圾筐,而是一个独立而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立意就在于梳理预设研究的发展脉络,预设始于语义学范围内的研究,但是遇到了以下3个根本性的困难:1、存在预设问题;2、预设的可取消问题;3、预设常真的问题。要把预设问题研究清楚,就必须将其放入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内进行。因为语用学注意到了语境的变化和使用者的背景区别等问题,虑及这两个因素对预设的制约就可以解决预设在语义学遇到的问题。这两个因素是语用学的根本,它们对预设这个牵涉到逻辑几个重大方面问题的解决,也证明了语用学是逻辑学必须加以重视的一个方向。
其他文献
归纳问题最早由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故又称“休谟问题”。归纳推理因其前提和结论间缺乏逻辑必然联系,即归纳前提的真,并不能保证其结论的真,而饱受质疑。归纳问题指的是如
在中国传统哲学史上,韩非与庄子都是极其重要的人物。一般来说,研究韩菲主要侧重于其法治与专制思想的方面,研究庄子则主要偏重于其高妙的精神自由的追求,鲜少将二人直接联系起来
  本文从制度主义的角度谈价值观的整合问题,也就是要安排或设计出一套制度使各价值观能够相互配合、合作而形成一个合理的整体,以达到生存互利的目的。 本文揭示了价值观
自从女科技工作者参与进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之后,科学技术领域显现出了繁荣的景象,女科技工作者给这个领域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由于女性在认知风格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那么
语用学研究话语理解依赖语境的问题,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它在最近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关联理论作为语用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理论,它不仅试图回答有关交际的哲学问题,而且还要对
“风气”一词,古已有之,大家并不陌生,它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意指空气和由空气流动而生的风,后被人们借来指社会上和某个群体中流行的风尚习气。孔子认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周书》亦有云:“斯则风行草偃,从化无违。”什么东西一旦形成风气,便“不令而自行,不禁而自止”了。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说“爱惜风气,如护元气”,可谓深明其理,一语道出了风气的极端重要性。  如同意识对于存在具有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