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吲哚乙酸类化合物GY3胰岛素增敏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x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高血糖的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可引发一系列以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为基础的多个系统的慢性并发症,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病种。在临床上,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胰岛素依赖型)和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罗格列酮为代表的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s)化合物是一类主要针对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增敏药。但由于TZDs类药物会带来例如体重增高、肝脏毒性以及水钠潴留等副作
其他文献
吡咯并[2,3-b]吲哚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学、医药领域,其化合物的骨架结构常可见于药物,天然活性产物等分子结构中,例如,Weidong Ding等人发现一种新的抗生素,其中吡咯并[2,3-b]吲哚结构骨架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饱和的吡咯并[2,3-b]吲哚骨架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骨架结构,也常见于吲哚类生物碱以及天然产物分子结构中,可见吡咯并[2,3-b]吲哚类化合物的骨架具有广阔的科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是继乳剂、脂质体、微粒和毫微粒后近年来研究十分活跃的靶向控释胶粒给药系统。SLN在室温下通常呈现固态,具有聚合物纳米粒物理稳定性高、药物泄漏少的优势,又兼有脂质体、乳剂的毒性低优点,是一种潜在的新型给药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给药系统,SLN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SLN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局限性,如有限的载药能力、储存过程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