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发生在我国的石油泄漏事故日益增加,对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油类污染治理的研究工作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埋深较深,污染物在非饱和区内运移路径长,自然降解可望发挥较为显著的清除污染物的作用,因此研究非饱和区污染物的自然降解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自行设计制作的一套土壤气体取样监测装置,针对北京市某加油站已发生的石油污染开展了油类污染物自然衰减的现场监测试验研究。本研究可为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技术方案与措施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分析了导致油类污染的主要原因,对国内油类污染的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对我国截至目前已被报道的污染事故及已开展的修复治理工作进行了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并就油类污染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理措施。本研究通过对自然衰减法(Monitored NaturalAttenuation,MNA)基本理论的分析研究,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套土壤气体取样监测装置,通过在加油站污染点及参考点进行土壤气的采集并对土壤气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对非饱和土层中油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土层中O2、CO2含量的垂向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加油站自然衰减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价,同时对造成该点污染的原因进行推断。本研究为进一步对降解方式进行判断,对现场试验的结果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分析。对污染物的气相浓度进行了多相平衡浓度计算,对污染物的自然衰减状况进行分析;通过氧平衡和碳平衡计算对加油站土壤中自然衰减的方式进行评价;本研究还计算了该污染现场土壤中油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和半衰期,在此基础上对该加油站包气带土壤的自然衰减能力和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本研究为对前述试验的准确性及所得结论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再次在该加油站污染点附近及参考点进行了土壤气的采集及检测分析。该验证试验得到的VOCs变化趋势及O2、CO2含量沿土壤分布规律和前期试验呈现相同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