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调解之正当性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cdd53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行政诉讼可否适用调解,学界研究成果颇丰,形成各说。各说意见不一,争论不休。本文从学界对2008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的不同解读出发,引出本文探讨的核心命题:行政诉讼调解正当性。本文分两个部分展开论证,即学理正当性与现实正当性。   学理正当性方面,全面总结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发现现有研究存在“法律概念混乱”和“各说无法自圆其说”的问题;在厘清法律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关于行政诉讼是否适用调解争论不一的根本分歧在于“学界对解决纠纷是否为行政诉讼目的之一的认知不一”,由此本文在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阐发“纠纷解决”作为行政诉讼目的的重要性,并得出行政诉讼调解是对行政诉讼目的制度需求的回应。   本文重点探讨行政诉讼调解的现实正当性,此部分亦是本文的创新所在.首先,运用社会学分析方法,引进布迪厄场域理论,从“官”、“民”、法官三者角度切入分析行政诉讼真实个案。其次,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辨析法律场域与政治场域的关系,比较书本上的行政诉讼与行动中的行政诉讼的差异,指出中国行政诉讼法律场域中存在法律与政治二元权力结构。此结构推翻了行政诉讼制度设计之初对法院或法官中立超脱角色的理想假定,抽空了行政诉讼中按规则逻辑进行判决的现实意义,法院很难只按规则进行逻辑判决。最后,分析现实中的行政诉讼法官处于上“官”下“民”的夹缝状态,肩负着政策实施与纠纷解决的双重任务,此一境地下,法官受回应型意识形态的指引运用回应型审判策略,采用灵活的方式化解“官”“民”纠纷;概述回应型审判策略的概念内涵,在中国语境下,回应型审判策略旨在为法院保护自身利益免受行政机关牵制的同时争取“民”的利益损害最小化;分析了调解是在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采用协议的方式巧妙解决纠纷的方式,它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得出行政诉讼调解即是法官采取回应型审判策略的产物的结论。
其他文献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在这次中,关于民事抗诉再
我不是乖乖女  ——专访热门影视剧女演员王子文  采访/雨萍;文字编辑/张璐;服装编辑/晓敏  摄影/东洋;化妆/海涛(海涛造型);服装造型/蔡莉  摄影棚/一格时尚摄影    采访手记:  她不是一个乖宝宝,我们安排的化妆和摄影,她都要坚持自己拿主意。她说她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没有最满意的作品,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会演戏,她小小年纪,已经觉得这个时代没有浪漫,她是一个如此不一样的女孩,口上说着
期刊
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给人类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空气、土地、水资源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的实例已令
独立董事制度是现代公司治理过程中,为了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在英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项制度。当前,独立董事的监督与制衡的功能已经获得了西方企业的公认,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