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条件下油蒿群落格局分析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fang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蒿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最为优良的固沙植物之一,分布在毛乌素沙地的大部分地区。为了更好的推广利用油蒿本身优良的固沙能力,推动我国流沙治理的先进技术,分别在宁夏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的人工混播油蒿群落和天然油蒿群落区研究了油蒿种群结构、空间点格局、空间斑块分化及异质性的关系并分析了其生态学意义。首先,对比分析了油蒿在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阳坡及阴坡几种典型生境条件下灌木层结构特征和草本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半固定沙地中阳坡油蒿群落死亡率比阴坡高,说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油蒿生长阶段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水分而‘不是光照。流动沙地油蒿的死亡率低于固定沙地,这间接的反映出流动及半固定沙地的水分条件要好于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分布区型以蒙古一华北区型种类最多;油蒿群落物种的生活型组成中,地面芽植物比较多,没有隐芽植物;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油蒿群落的水分生态类型旱生与中旱生植物占主要地位,油蒿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大多以沙生植物为主。对比分析了四种生境条件下混播油蒿种群和天然油蒿种群的大小结构,结果表明:有人为干扰的混播沙地上油蒿幼小幼苗的比例在四种混播沙地中最大,增长趋势很明显;跟人工混播相比较天然油蒿年龄结构分布均匀,油蒿数量最大,结构最完整。人工混播的油蒿存在着更新困难,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跟天然油嵩群落还存在这一定的差距,人工干扰比如适当放牧能使得人工混播油蒿种群的更新得到一定的改善。运用泊松残差分析方法及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四种生境下的混播油蒿种群的空间格局和天然油蒿种群空间格局,发现空间尺度、植株大小、生境条件及人为干扰等因素与油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密切的关系。油蒿跟羊柴总体上都趋于集群分布,并且油蒿跟羊柴之间为竞争排斥的关系,即使油蒿死后,羊柴也不能在油蒿存活的地方生长发育,两者只有在幼龄期短暂的集聚在一起。油蒿植株之间的龄级差别越大,竞争越激烈,这也是油蒿种群斑块化的一个主要原因。运用地统计学和半方差分析法研究了油蒿种群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相对于人工混播样地,天然油蒿种群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比较强,同时斑块与斑块间隙的分化比较明显。对比不同生境的人工混播油蒿群落,放牧等人为干扰导致油蒿种群空间异质性减弱,斑块化的分布形式被打破,对于油蒿幼苗的更新起到了促进作用。排除人工干扰的影响,人工混播油蒿种群,随着土壤结皮的增加,土壤水分的减少,同样能抑制油蒿种群的的斑块化过程,减低了油蒿种群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关系。人工混播油蒿跟羊柴,最好不要同时混播在一起,混播油蒿群落需要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油蒿种群在半固定沙地易形成集群分布且斑块分化现象明显,在治理流动沙地时应避免将油蒿以低密度的均匀分布形式移栽到流动沙地上,而是将它们栽种成适宜面积和密度的若干斑块,斑块之间留有适当间隙,这样有助于提高油蒿的成活率,并能利用油蒿良好的自然更新能力带动斑块间隙的植被恢复过程。另外,建议一些人工种植并且封育的地区,适当的人为干扰,促进油蒿的更新。研究结果对认识油蒿种群的演替变化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并且对改善毛乌素沙地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流沙治理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以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行肝癌介入术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均等分组,A组44例选择常规护理,B组44例选
目前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十分严重,同时城镇化的步伐加快,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如何通过对老年人生活景观环境的改善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改善健康状
目的:探讨补肾强脊颗粒联合塞来昔布对强直性脊柱炎(AS)成纤维细胞抗骨化作用及BMP/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疼痛科收治的AS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
基于能力的新人力资本理论和阿斯汀的I-E-O模型,利用本土化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评工具及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结果,探讨了家庭收入对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中农业项目的投入与持续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为了促进农业的发
<正>多浆膜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患者在病程中,同时或相继出现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最常见病因为:恶性肿瘤(31.3%),其次为结缔组织疾病、结核、肝硬化、心功能
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两者间具有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财务管理是在财务分析基础上而运行的,强化财务分析有助于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所以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彝族民俗是彝族人传承使用的生活文化空间,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挥着规范调控、激励塑造、教育教化、优化调适的基本功能,彰显出培育个体与社会的一致性、强化民族认同和促进民
<正>在我国音乐界,关于"民族唱法"的概念界定有差异,有争议,应用也难免混乱。本文所谓的"民族唱法",是指在继承我国传统唱法即民歌唱法、曲艺唱法、戏曲唱法的基础上,吸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