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商隐(813-858)是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很有特色、复杂性的一位诗人。作为晚唐诗人,他的咏史诗、政治诗盛传不衰,爱情诗、无题诗至今拥有众多读者,一首《锦瑟》就有从十余种视点出发的阐释,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古代文学界的李商隐研究仍是一门显学。
在学习、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后,我们发现对于李商隐有些诗作和其他形式作品的研究似乎重视不够。他晚年创作的《井泥四十韵》实乃是一篇非常重要的作品,可是至今无一篇专论(当然有的学者已在有关论文中提及)。联系李商隐整个创作,深深感到这篇作品是他在晚年对人生哲理思索的艺术结晶。对《易》很有造诣的李商隐以“井卦”为源头,对自己、对世间做了演绎,这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很有特色的。
同时本文借鉴“文本间性”(互文性)理论,接受美学理论,将《井泥四十韵》与罗让的《井渫不食赋》、杜牧的《杜秋娘诗·并序》联系起来分析,从而能更加生动地再现本诗的独特魅力。
李商隐是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不光存有六百多首诗,许多名篇留传不衰,而且是散文大家,唐代笔记、小说的开拓者。他的《虱赋》(实乃是寓言小说)与《井泥四十韵》呈现互文关系,为此本文把它作为一个系统阐释。
由于李商隐的创作极富特色,他的研究空间很大,这些都是在撰写本文中深深体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