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中过渡金属活化C―H和C―C键的理论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tv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反应可视为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因此化学家一直致力于高选择性的实现目标化学键的断裂与合成的研究,特别是过渡金属参与的活化小分子的化学反应。一般地,在碳氢化合物中,C―H和C―C两个惰性化学键的活化过程会出现竞争反应,因而其反应机理的研究受到化学家的“追捧”。对于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来说,它的化学性质与金属电子结构紧密相关,因此其参与的反应常会出现“自旋禁阻”现象,违背“自旋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由于电子的自旋翻转在不同势能面上进行,即发生“两态反应”或者“多态反应”(TSR/MSR),这会极大地影响反应势垒的高低和所得产物的分布。  本文根据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和耦合簇理论,运用Gaussian程序对第二排过渡金属中的Nb和Zr催化2-丁炔的反应分别进行了理论探究,顺利优化完成不同势能面上各个驻点的几何结构。此外,依据Crossing2004程序和GAMESS程序求得的信息最终确定了化学反应的最低能量路径。  全文共由四章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量子化学的发展以及两态反应的理论背景和定义。第二章简单的介绍了量子化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对本论文提到的一些重要理论作了详尽的说明。  第三章,以Davis等人的实验为基础,运用理论方法确定了各个反应路径的二、四重态势能面上驻点的几何结构,详细分析了各个路径的反应过程,进而确定发生在不同甲基上的协同路径c为最有利的脱氢路径。此外,由于C―C键的活化过程需跨越较高的能垒,因此协同脱氢路径 c也是整个反应中的主反应路径。最后根据势能面交叉缝处系间窜越几率的大小,确定了主反应的最优路径。  第四章,以气相中Zr催化2-丁炔的反应为研究对象,做出了一、三重态上的反应势能面图,并且运用 Curtin-Hammett原理分别对发生在同一甲基和不同甲基上的C―H键的活化过程作了定量分析,最后着重分析了反应入口处的交叉点,据此确定了最低能量交叉点(minimum energy crossing point, MECP),并运用Landau-Zener非绝热跃迁公式计算该点处跃迁几率大小,找到了不同反应路径下的能量最低路径。
其他文献
新媒体技术的产生为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传播主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介机构,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多元化的传播身份使得人们从“被时代”走向“我时代”。本文通过分析传播
摘 要:近年来,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信息渗透在使用者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加剧了虚假信息的广泛传播。当下微信虚假信息主要呈现为多源化、碎片化以及惯性化的特点,而用户的心理、微信的传播结构以及外部的诱导共同扩大了虚假信息的发展。为创建和谐健康的网络传媒环境,我们提出了外部措施和内部措施的设想,以期为大众传媒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微信;虚假信息;小众化传播  作者简介:徐冰如,女,嘉兴学院汉
六月故事多,尤其在校园。它是一群人的开始,高考完了的18岁们苦苦研究志愿,希望尽可能地给未来四年一个好的憧憬。它也是另一群人的结束,经历完四年或更久大学生活的他们,将在一场场聚会、仪式中向过去告别。  毕了业的人都懂,离别感最显著的瞬间,不是努力凹造型拍毕业照大片之时,也不是把大包小包行李运出学校那天,它可能只是发生在你抱怨厚重的学士服把你弄得汗涔涔又狼狈时,校歌响起的刹那——想到朝夕相伴的同学即
期刊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belt conveyor are determined to a large extent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belt. This paper describes experiments designed to esta
本论文对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辅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了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电镜观察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对所制备出的样品的光谱性能、结构形貌等方面进行了测试分析,确认三种方法都成功的制备出了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并通过光照、温度、湿度三因素对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辅料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