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戏剧翻译——浅析《西厢记》的两个英译本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gjtd44q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是一种以表演为目的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可以反映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以及宗教等方面的特点。中国戏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堪称中华文学之瑰宝。对于译者来说,如何将中国戏剧中的文化美以及语言美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应当成为重中之重。然而,纵观中外文学史,戏剧翻译这一领域一直鲜有涉及。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戏剧的两重性:文学性和舞台表演性。这一两重性决定了唯有通过舞台表演,戏剧的内涵方能得以淋漓尽致的表达,这与传统的翻译大相径庭。正如不同的文学体裁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戏剧翻译这一独特的文体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其文学性和舞台艺术性,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功能对等理论,戏剧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如何传递。鉴于此,文章分析了中国戏剧《西厢记》的两个英译本,即中国学者许渊冲的Romance of The Western Bower和西方翻译家Stephen West和Wilt L. Idema的The Story of The West Wing 。
其他文献
可读性是指文本对读者的吸引力,是衡量一部儿童著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而修辞格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增强文本可读性的有效方式之一。读者群的特殊性决定了儿童文学文本中存在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当代文坛富有创新精神、颇具艺术特色的作家。其作品数量众多,并融合多元的小说技巧,尤其在主题上关注现代文明中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经历,受到读者
随着国内英语课程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运用建构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进行语码转换是极其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语码转换指说话人根据时间、地点、内容、对象等因素的变化而换用不同的语言或语言变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