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时代的来临,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使用文字、图片、语音来进行社交,短视频社交成为了当下的潮流趋势,各种迎合碎片化娱乐的短视频App也层出不穷,短视频行业呈井喷式发展。在众多老牌短视频App的包围下,“抖音”短视频却脱颖而出,成为业内的一匹“黑马”,短短地3个月内斩获8000万日活跃用户,一跃成为2018年最火爆的短视频应用,其影响力也日益扩大。本文认为,抖音短视频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内容、形式的新颖、潮流,更在于这个平台之内发生的互动。作为一款典型的社交短视频App,其核心功能为社交,而社交的本质在于互动。因此,本文使用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提出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对该平台内的互动行为进行考察。该理论结合了涂尔干的仪式思想与戈夫曼的微观互动理论,从“情境”出发考察互动。研究发现,抖音短视频平台中建立了较为成功的“互动仪式”,互动中产生的情感能量和符号会随着一个互动仪式流动到另一个互动仪式中,持续向前延伸,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互动仪式链”。抖音用户从虚拟的身体在场出发,以短视频内容作为共同关注点和情感激发点,在情感能量和符号交换的驱使下,参与互动仪式。在成功互动仪式的积累下,短暂的情感变成了一种长期的、使人兴奋的情感能量。此次获得的情感能量和符号,又能够作为下次参与互动仪式的资本。抖音短视频的产品逻辑实际为:依靠内容吸引用户,通过内容跨越到社交,最终利用社交性黏住用户。互动仪式链的形成使得抖音短视频的用户黏性得以增强,给该平台带来了稳定用户和重度用户。重度用户一些自发的跨平台传播行为,使得抖音的影响力辐射到其他App内部和线下场景,反过来又增加了抖音短视频的热度。抖音用户能够以较低的社交成本在抖音短视频中获得快感和情感能量,因此用户对抖音短视频的沉迷,实际上是一种对互动仪式的上瘾。沉迷抖音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能会导致用户过于关注自身的“前台形象”——网络短视频形象,忽视更重要的“后台形象”;短视频塑造的“拟态环境”会让人产生认知偏差和情感浪费。然而,抖音短视频良好的传播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在网络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应当注意对这一点加以利用。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传统媒体,应该将抖音平台纳入自己的宣传阵地,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传播正能量,用年轻人喜欢的形式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