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其自身精神家园的积淀。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十分严峻和复杂的形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并不是单一的,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实施“在传承中教育,在教育中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核心的内涵。建始这片热土上的土家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建始喜花鼓”便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宝贵文化遗产。而在喜花鼓中,尤以生动、欢快、内涵隽永的《黄四姐》最为著名,是建始历史上流传最久、影响最广、价值最大的经典民歌。本文以“黄四姐”为例,介绍了《黄四姐》的起源、发展及其民俗文化精髓,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内涵、教育传承的意义和作用、教育传承的形式、途径、实施的主体与对象,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主体及其价值,教育传承在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等,提出了调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实施以政府主导、长远规划、以学校、家庭、社会、个体分级、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教育传承原则,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在传承教育中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学校、家庭、社会、个体以及政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主体及其价值,以期能够对于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