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onl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农民收入为核心的“三农”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本文从两个层次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农民收入增长格局的研究,包括增长格局的历史变迁,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及财产性转移性收入的增长规律研究;其次,农民收入增长因素分析,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学技术及制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通过对既有文献进行研究,本文发现这些文献有一个共识:农民增收靠政府。因此,他们都把农民增收的希望寄托于政府。事实上,农民收入问题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都表明:经济发展要两条腿走路——政府和市场。因此,本文将从政府和市场两个角度去研究农民收入增长问题。 本文从理论、历史及现实三个角度研究了市场和政府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首先,本文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表明,政府通过各项政策可以影响收入的绝对值,但是不会影响收入的长期增长率;市场才是长期增长率的决定因素。 其次,本文从逻辑上分析了目前在农民增收研究中的两个误区,即减少农民和调整国民经济分配格局。本文认为要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发展经济,但是经济发展本质上是经济秩序的演进,经济秩序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而经济参与者是经济信息的存储者和创造者,因此经济参与者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主体作用。 再次,本文分析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的历史变迁。历史研究表明:在农民有更多生产自由的时期,农民收入增长就比较快;在农民生产自由受到限制时期,农民收入增长就比较慢。因此,农民自由配置劳动是收入增长的重要条件。 最后,本文分析了目前农民增收的困境,包括土地制度、就业制度及户籍制度对农民收入增长的限制。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在构建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过程中,政府要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巩固、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基点;其次,农民要自由参与市场进程,在市场中配置和积累各种资源,提高自身持续增收的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战略已日益成为跨国公司获取高额利润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跨国公司一改以往以母国为技
北京市1999年以来陆续划定了4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其中旧城3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占地面积约1967公顷,约占旧城面积的31%。  近年来,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