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源性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常见、分布最广的疾病之一,由致病菌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国内外都是极为重要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因食用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水产品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已经高居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首位。目前已报道的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均各有其优缺点,因此有必要不断探索研发操作更为便捷、检测更为快速、灵敏度更高的新型检测方法。本课题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制备、评价了针对副溶血性弧菌表面蛋白的三种抗体探针,并结合磁分离富集技术和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探针技术,建立了针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新型免疫检测方法。本文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扩增得到了副溶血性弧菌鞭毛蛋白FlaA、外膜蛋白OmpU和OmpW的对应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到pET28a、pET24a质粒载体上。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表达载体pET28a-FlaA、pET24a-OmpW、pET24a-OmpU转化入表达宿主菌E.coli BL21(DE3)。然后对表达宿主菌进行IPTG诱导表达,并用Ni-NTA resin柱对三种目标蛋白进行了纯化,经SDS-PAGE电泳验证得到了单一条带的抗原蛋白。其次,分别以副溶血性弧菌灭活菌体、纯化的FlaA、OmpU和OmpW蛋白作为抗原对家兔进行免疫,制备多克隆抗血清,并经饱和硫酸铵分级沉淀法纯化获得多克隆抗体。得到纯化后效价为1:160,000的全菌抗体;针对全菌抗原效价为1:16000的FlaA抗体、效价为1:16,000的OmpU抗体、效价为1:8,000的OmpW抗体。用流式细胞术对四种抗体的特异性进一步量化评估,全菌抗体与副溶血性弧菌的结合率为91.57±5.40%;FlaA抗体为89.77±6.89%;OmpU抗体为34.32±2.78%;OmpW抗体为63.53±5.40%。由此选择全菌抗体、FlaA抗体进行后续实验方法的建立。随后,采用水热-溶剂热方法成功制备了氨基化磁性纳米粒子,在最佳初始抗体溶液浓度600μg/mL、反应40min条件下将其与全菌抗体组装成免疫磁珠。同时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了具有稳定、灵敏、可避免生物样本自发荧光干扰等优点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NaYF4:Yb,Er,在最佳初始抗体溶液浓度800μg/mL、反应60min条件下将其与FlaA抗体组装成信号探针。然后将磁珠-全菌抗体与目标菌孵育,外加磁场分离后再与UCNPs-FlaA抗体孵育,形成“三明治”夹心型复合体,980nm激发测定其特征荧光峰强度。结果显示,在5×103-5×105cfu/mL范围内,副溶血性弧菌菌落数与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78.25X-506.41(R2=0.9919),检出限为103cfu/mL。在模拟水产品样品的检测中,加标回收率为90.7%-96.7%,与传统的平板计数法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