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贸易融资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qidf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性贸易融资作为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形式,是伴随着国际贸易大宗化、资本化而产生的。它是指以整个贸易流程为融资对象,通过组合搭配各种融资工具,在综合考虑融资企业资信状况、商品特点、对资金和物流的把握程度、融资风险和成本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为融资企业“量体裁衣”设计的融资方案。结构性贸易融资由外资银行引入我国,已经历了十余年,但目前在我国的应用尚很有限。在我国的贸易结构不断升级,大宗商品和资本性商品贸易比重不断上升的背景下,考虑到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不利影响,如何大力发展结构性贸易融资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良性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首先在介绍中资银行和在华外资银行开展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结构性贸易融资实施框架,从银行、融资企业、政府贸易促进部门等参与主体和融资相关金融市场、所处的法律环境等角度,分析了结构性贸易融资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建立结构性贸易融资模型,从原理和实务操作方面对用于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多种基础融资工具进行了分析,并从融资阶段、结算方式、融资金额、适用商品的性质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归类,在将贸易流程一般化的基础上,构建了结构性贸易融资模型,并列举了从模型可以得出的多种结构性贸易融资方案,随后将结构性贸易融资模型应用于船舶出口的融资案例。虽然形式简单,但通过结构性贸易融资模型可以满足各种融资需求,解决我国结构性贸易融资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结构性贸易融资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结构性贸易融资模型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  
其他文献
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是个非常古老而又迷人的话题。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引入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公司治理和产业组织理论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后,这个古老神秘的话题又萌发了新的生机。同时,在中国最近的几十年资本市场发展过程当中,上市企业数目从最初的几十家增至目前的一千多家;经济体制经历计划经济体制、转轨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的融资方式也从最初的财政主导融资方式、到银行主导的融资方式到现在多元化的融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