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苣颗粒降尿酸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eeee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来源于教育部博士点立项课题(优先发展领域)——中药菊苣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作用特点与机制的实验研究(NO.20120013130002),探讨菊苣颗粒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从“肠道菌群”切入,阐释菊苣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效机制。一、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2013年关于高尿酸血症的中国专家共识显示: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达5%~23.5%,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高尿酸血症不仅是痛风的重要生化基础,也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心血管、肾脏等疾病密切相关。但目前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却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开展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临床意义。本课题组开展菊苣颗粒的研制工作已经近二十年,从原药材的资源调查、化学成分、以及菊苣颗粒制剂工艺、药理作用、毒理作用等多方位地开展临床前研究,大量实验数据证实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尿酸药物,其药效机理可能与抑制尿酸生成有关;但其临床疗效、安全性尚不清楚,亟待开展临床研究来进行评估,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很多研究已经证实炎症状态下,尿酸生成相关酶5’-核苷酸酶(5’-NT)、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腺苷脱氨酶(ADA)、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升高,产生一些促炎或抑制炎症的物质参与炎症活动,也可调节嘌呤代谢,适应炎症状态下能量需求。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其代谢产物——内毒素(LPS)介导全身性低度慢性炎症反应影响机体能量代谢。那么,肠道菌群介导的这种慢性炎症是否也会上调5’-NT、PNP、ADA、XOD的活性,引起尿酸生成增多呢?菊苣颗粒降尿酸作用是否与其调节肠道菌群有关呢?因此,本课题结合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来阐释这两个问题,将实现两个研究目标:①通过临床研究,初步证实菊苣颗粒临床降尿酸作用及健脾利湿之功效;②结合临床与动物实验,阐明肠道菌群对尿酸生成代谢的影响,并从“肠道菌群”视角阐释菊苣颗粒降尿酸作用机制。二、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临床研究。阐释菊苣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高尿酸血症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菊苣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①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考察菊苣颗粒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血脂、血糖及脾虚湿盛诸症的影响;②通过病例对照实验,考察高尿酸血症患者与正常人群肠道菌群宏观结构和主要宿主菌含量差异、比较两组患者血循环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LPS含量、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含量,以及尿酸生成相关酶XOD、ADA、5’-NT、PNP、GDA活性,明确高尿酸血症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尿酸生成的病理联系;③考察菊苣颗粒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主要宿主菌含量、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血循环中菌群代谢产物LPS含量,以及XOD、ADA、5’-NT、PNP、GDA活性等干预作用,阐释菊苣颗粒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第二部分,动物实验研究。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探讨菊苣颗粒的药效机制。方法:①采用高嘌呤饮食诱导鹌鹑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模型鹌鹑肠道菌群结构、血浆及盲肠内容物LPS含量、盲肠和小肠病理形态变化,以及XOD、ADA、5’-NT、PNP、GDA活性变化等,阐释肠道菌群与尿酸生成的病理联系;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抑制鹌鹑肠道菌群,观察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LPS对XOD、ADA、5’-NT、PNP、GDA活性的影响,验证肠道菌群与尿酸生成的相关性;③观察菊苣颗粒对鹌鹑高尿酸血症模型肠道菌群结构、血浆及盲肠内容物LPS含量、肠道病理形态,以及尿酸生成相关酶XOD、ADA、5’-NT、PNP、GDA活性等影响,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菊苣颗粒干预高尿酸血症的药效机制。三、研究成果1、初步证实了菊苣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菊苣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盛型),疗程1个月,临床总有效率83.33%,血尿酸平均降低幅度23.41%;还有调节血脂、保肝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脾虚湿盛之肢体困重、纳差、便溏、神疲乏力等症状;安全性研究未发现菊苣颗粒对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的不良影响,在服药初期个别患者有轻度腹胀和/或排气增多现象,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症状逐渐消失;偶有腹胀明显者,停药后症状消失。2、菊苣颗粒降尿酸的药效机制研究临床研究结果提示,高尿酸血症患者与正常人群比较,肠道菌群宏观结构发生改变,可观察到患者粪便中主要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减少,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有增加趋势,血循环中LPS、DAO、D-LA含量升高,血尿酸及尿酸生成相关酶XOD、ADA、5’-NT、PNP、GDA活性不同程度地升高。菊苣颗粒能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上述病理变化:增加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降低大肠杆菌、肠球菌含量,降低血循环中LPS、DAO、D-LA含量,XOD、ADA、5’-NT、PNP、GDA活性不同程度降低,血尿酸水平降低。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嘌呤饮食诱导的鹌鹑高尿酸血症模型中,鹌鹑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的菌群组成或数量发生变化;盲肠、小肠组织出现慢性低度炎性改变,血循环中LPS含量升高,XOD、ADA、5’-NT、PNP、GDA活性不同程度地升高;若预防性给与抗菌药物,可降低模型动物血中LPS含量,抑制炎症反应,XOD、ADA、5’-NT、PNP、GDA活性也不同程度地降低,说明LPS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是XOD、ADA、5’-NT、PNP、GDA活性升高的诱发因素。菊苣颗粒可以纠正这一病理过程,使模型鹌鹑肠道菌群结构趋向正常,能抑制盲肠和小肠组织炎性病理改变,保护肠粘膜屏障,降低血液中LPS含量,抑制炎症,下调XOD、ADA、5’-NT、PNP、GDA活性,使血尿酸水平降低。四、结论1、通过临床研究,初步证实了菊苣颗粒能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且具有健脾利湿之功效,为菊苣颗粒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有利的临床证据。2、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了肠道菌群结构紊乱及其病理产物LPS是导致高尿酸血症发病的重要原因。3、从临床角度阐释了菊苣颗粒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明确了菊苣颗粒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的降尿酸机制。
其他文献
在过去20多年里冷原子物理的研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两个冷原子间的有效相互作用形式简单而且强度精确可调。通常的冷原子量子气体十分稀薄,因此整体的性质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两体相互作用的性质。同时由于具有十分优良的量子相干性和对原子的量子态以及原子间相互作用进行操控的丰富手段,冷原子体系逐步发展成为研究相互作用的多体和少体系统的良好实验载体。近几年来,随着人工合成规范场技术在冷原
Ia型超新星根据其光极大时膨胀速度可划分为高速超新星和普通超新星,两者本征光度存在细微差别,其相对比例对精确测量宇宙学可能造成影响。本文利用SNFactory超新星数据,估计高速超新星的比例值,得到比例值小于文献中已有数据,通过模拟观测条件以及分析超新星参数分布情况,本文对SNFactory样本的系统偏差做了估计,并分析了高速超新星对对宇宙学的影响。壳层剥离型超新星(Stripped-Envelo
DREB类转录因子在植物感受低温、干旱和高盐等环境胁迫的信号传递途径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对此类转录因子的研究主要在于DREB类转录激活子及其如何激活下游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但对DREB类转录抑制子却知之甚少。本文对植物中两个DREB类转录抑制子进行了较为详细和深入的研究。 棉花GhDBP1是植物中第一个被鉴定的DREB类转录抑制子。本研究首先鉴定了其转录抑制区,即位于其C-端的EAR
飞行器结构中输入变量往往存在着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通过输入-输出关系的传递使得飞行器结构系统的输出性能也具有不确定性,输出性能的不确定性直接决定飞行器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健性。基于结构不确定性分析,本文主要从结构可靠性以及全局灵敏度分析两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从不同角度建立了多种高效的求解方法,同时研究了时变结构安全性评估的寿命指标模型。具体内容如下:(1)针对结构系统中的静态可靠性分析问题,提出了改进
活细胞是生命体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因此对单个活细胞的实时荧光观测对生命科学有重要意义,而深入量化分析实验数据有助于揭示生命科学中的信息。本论文改进了多功能高灵敏实时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及其图像处理方法,使其适合活细胞长时间实时荧光成像,并将该系统应用于小鼠胸腺细胞凋亡早期生物事件研究和中药抑制海马神经元网络自发同步钙振荡研究中。 首先,设计搭建活细胞培养小室,改进多功能高灵敏实时荧光显微成
频谱是基本的无线通信资源。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的无线用户服务重心已向视频、音频、高清晰图片和流媒体等需要较宽频谱和较高下载速率的服务转移,而现有的固定式频谱管理已成为高性能数据服务和新无线技术发展的阻碍。 在很多国家,大量的可用频谱资源已被分配。尽管如此,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频谱策略任务工作报告指出,在很多个地区的大部分时间段,多数的频谱都处于空闲状态,这说明频谱的缺乏主
针对波动方程,发展快速有效的数值方法对于提高逆时偏移的计算效率尤为重要。本文发展了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保辛差分方法,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并将方法应用于逆时偏移中,然后利用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梯度场研究了逆时偏移中的去噪问题。首先,将已有的近似解析离散化算子和传统差分算子相结合,推导了六阶近似解析离散化方法,将该方法与时间推进保辛格式相结合,发展了求解波动方程的六阶近似解析保辛分部Ru
自从星系旋转曲线、大尺度结构和引力透镜等大量观测表明暗物质的存在以来,各种试图解释暗物质的理论应运而生。一种观点认为暗物质由标准模型之外的粒子构成,比如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s)就是理想的冷暗物质的候选者;另一种观点试图修改引力理论本身来解释关于暗物质的观测。本文主要研究了由Chamseddine和Mukhanov在2013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mimetic引力理论及其推广后含有高阶导的m
本文考虑了k个正态总体的均值μ1,μ2,…μk在伞形序约束下如何确定其中不同参数的结构这个问题,基于Anraku(1999)提出的简单半序约束下的信息准则—ORIC准则,我们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序约束下的信息准则—GORIC准则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还考虑了数据有缺失情况下,两多项总体的参数p,q在随机序约束及似然比序约束下的极大似然估计问题及相关的检验问题。其中,当p,q满足随机序约束时,我们分别给出
本文主要通过组合方法来探讨三维流形中的一些问题,既解结数,不可压缩曲面和Heegaard分解。主要结果如下: 1.构作了三维球面中纽结基本群的广义Wirtinger表示,利用其给出纽结的解结数这一纽结几何不变量的一个代数上的下界。 2.在一个亏格为2的可定向闭曲面的平凡Ⅰ-bundle里构作一个分支数为3的链环,并证明其补空间中含有任意正整数亏格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