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伤逝》的内在意蕴和象征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逝》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具有无限可阐释潜质的作品。几十年来,研究界从多种角度进行了多侧面的探讨,取得了丰富可喜的成果。但对于《伤逝》这篇博大精深的优秀作品来说,仍然有许多研究领域尚未开垦,仅就其悲剧根源与思想主题这一焦点问题来看,也很有必要进行更深层的挖掘。本文采取文本比较的方式,试图为这一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同时,以外证与内证相结合的方式,力求更准确地探求《伤逝》的核心意蕴与形上意义。与以往论者有所不同的是,本文认为子君与涓生爱情悲剧的根源除外部原因外,还在于主人公思想倾向的差异,这一差异体现着五四大时代思潮的不同着重点和脉流的差异;涓生并非鲁迅所要鞭挞的对象,而恰恰是他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的化身;《伤逝》在表现个性主义的局限之外,着重体现了对个性主义的张扬与追求;《伤逝》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品,而是渗透了象征主义的具有现实性与象征性双重功能的艺术作品。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以《寒夜》为参照揭示《伤逝》的思想内核,意在说明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悲剧源于人道主义与个性主义两条道路的不同选择。中国特定环境下的人道主义在封建伦理的渗透下极易被异化变质,成为消解个性的杀手。子君是被人道主义软刀子击中的牺牲品;阿随是以符号方式出现的具有极大隐蔽性与迷惑性的封建势力的象征;涓生是较《呐喊》、《彷徨》中其他反封建知识分子更清醒更坚韧的时代先行者。《伤逝》体现了鲁迅反封建思想在人道主义与个性主义两难困境中的超越与升华,揭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反封建进程中的思想冲突和心灵痛苦。 本文第二部分是以《野草》为参照揭示《伤逝》的象征意义。意在说明《伤逝》是一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高度融合的艺术作品。现实主义为作品提供了环境、人物性格和细节的真实性,象征主义拓展强化了作品的意象、审美境界和形上意义。《伤逝》中的“家”和“夜”象征着人类的生存困境;“爱”象征着人类精神追求中世俗的牵绊和情感的重负;“花与动物、“谈天、读书、散步与家务”象征了脱俗与世俗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子君”象征了一种虚无的存在,“涓生”象征着不可征服的生命,“走”是他的原型,是他反抗死亡与空虚,获得生命永恒意义与价值的方式,是被鲁迅所认同的包含着探索与追求等形上意义的行为趋向。鲁迅围绕“立人”思想,在《伤逝》中表现了民族信仰的重建和民族精神的再造意图;涓生这类意象的出现表明鲁迅的创作由病态人格的揭露跨向了理想人格的塑造的新阶段。
其他文献
本课题主要以丁腈橡胶(NBR)为基体材料,通过共混改性,加入添加剂,动态硫化等方法对环保型丁腈橡胶共混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本课题首先将NBR与TPEE共混,探讨了不同并用比例对
服装/时尚是城市的一个象征,亦是女人的象征,女人的命运遭际是一场“时装秀”,城市的历史也是一场“时装秀”。在世纪末的城市,饮食男女,声色犬马,在灯红酒绿的光影之下,潜伏着对历
当前,江苏正面临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国内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严峻挑战。在转型发展的重要
期刊
自从2008年,美国房地产债券市场遭遇信用危机而爆发环球金融危机以来,外贸企业受到欧美日等主要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纷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由于国际贸易下的国际结算通常采用
生物医学电磁计算是计算电磁场理论与生物医学科学交叉的前沿学科,近十年来,在国际学术界受到普遍的重视,展示了重要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本论文
历史城区是城市文化和经济集聚区,也是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的重点区域,如何减少历史城区的交通能源消耗是当前世界各国可持续旧城更新与宜居城市建设的首要问题之一。本文从交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建立和解体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联解体前的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努力,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1991年底苏联解体至今,自成体
经济结构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主要部分及体现。产业结构问题的研究是中国经济矛盾分析中的一个具体环节。我国产业结构由于长时期农业社
赛珍珠(Pearl S.Buck)是世界文坛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她在国外受到的讽刺乃至攻击是因为她作为美国人却在作品中描述别国的事情;而在中国她备受指责是因为她"歪曲了中国人
本研究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了矿物元素、基础日粮、某些天然着色剂和某些常用药物以及不同蛋鸡品种对蛋黄着色效果的影响,同时采取对比试验,对蛋黄着色所需时间进行了研究,并配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