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多址技术(IDMA)中交织器的设计与系统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ding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超三代移动通信(Beyond 3G,B3G)的技术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多址技术乃是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之一,其核心是建立一种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信道的方法,并允许任何用户使用系统中的任一电路,而不会产生相互干扰。在各种多址技术中,交织多址技术(IDMA)是由香港城市大学的李平(Ping Li)教授所主持的团队进行研究、推广。主要是在码分多址(CDMA)的基础上建立一种通过码片级交织图案来区分用户的方法。IDMA系统具有低复杂性与高精确性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需克服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交织器的实现。交织器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件,对每一个用户而言交织器都需要是唯一且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如何通过空中接口实现基站对终端的分配成为一个研究的方向。一般而言,交织器都是采取随机交织器,然而传统随机交织器需要耗费大量的带宽来传递每个用户的交织图案,这对有限的无线带宽资源而言是个很大的缺点。本论文主要针对IDMA中的交织器与许多影响系统的重要参数进行研究。目标是:一、设计合适的交织器,既可以不影响比特误码率(BER),又可以有效的降低传送时耗费的带宽。二、有效控制各种系统参数以最优化系统性能。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交织器基本理论及国内外现有交织器研究情形。接着,介绍各种多址系统并给予IDMA的基本模型、理论及其中的关键技术。之后,通过对交织器的研究来改进交织器的设计。实现了伪随机序列的巢状交织器的仿真,并在这个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第三代合作组织计划(3GPP)的巢状交织器与基于伪随机序列的随机循环移位交织器。这三个交织器的误码率都与传统随机交织器相当,但能有效的节省传送所需的带宽。最后,文末将对交织器的各种参数进行比较、仿真以分析系统性能,并提出结论、未来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网络化迅速得到普及,人们对于网络的需求逐步朝着无线网络方向迈进,无线传感器网络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正在慢慢渗入数字家庭、无
目前,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一种能够实现物品供应链操作,商品跟踪和存货控制的技术正广泛受到关注。随着射频识别技术在物体标识方面应用的成熟,人们正在致力于兴建一个全
目前,基于嵌入式Web的远程监控系统在工业、水利、医疗设备、安保,电力等行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电信接入网设备依然采用安装客户端软件进行设备管理维护,本文针对某公司开发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数据传输的需求已经超出了摩尔定律(总线性能要每三年才提高一倍)。目前PC机提供了多种板间高速总线接口,其中PCI总线以其开放的局部总线标准和突
随着3G、B3G和WiMax等技术的发展,无线数据传输的速度越来越快,在此环境下,无线终端以太网的应用和开发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ATI的Nucleus嵌入式操作系统和TI的OMAP平台在无线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