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宅用地市场是我国土地市场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其运行状况与人民生活改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住房政策实施等息息相关,住宅用地市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的公平与稳定、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和谐社会的建设、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因此,研究我国近年来住宅用地市场健康状态对深入理解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土地市场的作用和重要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在分析住宅用地市场发展内在机制和住宅用地市场健康状况内涵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住宅用地市场健康度的概念并建立了住宅用地市场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2013年全国住宅用地出让数据,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对研究期内全国住宅用地市场健康状况进行评价,采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住宅用地市场健康度进行综合分区,并利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了各类型区的潜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理论上,健康的住宅用地市场在规模、价格、交易等方面的运行状况与宏观经济运行、社会发展水平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市场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相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内涵特征体现在住宅地价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住宅地价与居民收入相协调、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依赖较小、土地一级市场市场化交易率高和土地市场交易较为活跃等方面。(2)研究期内中国住宅用地市场的总体健康状况有待提高,健康度处于合理区间的研究单元占比为34.48%,影响住宅用地市场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表现为地价-经济协调度、地价收入比和土地财政贡献度失衡,研究期内各县级研究单元之间的健康度综合值差距较大,就综合值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北方地区的住宅用地市场健康状况要优于南方地区。(3)研究期内中国住宅用地市场可划分为协调发展型、需求旺盛型、经济偏离型、财政依托型和结构失调型,各类型区研究单元占比分别为34.48%,22.90%,23.06%,10.07%和9.49%,有必要针对各类型的主要特征和研究单元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住宅用地市场调控政策,以促进当地住宅用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4)住宅用地市场健康状态类型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显著,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等因素都对不同类型区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并在需求旺盛型和财政依托型两个类型区中表现的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