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可以改变土地覆被状况并影响许多生态过程。以飒马场小流域为代表的滇中地区,大面积的山地被改造成为坡耕地以种植桉树、茶树、梨树等经济作物,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破坏严重。土地利用的变化,改变了森林水环境效应。研究该区域内土地利用条件下的生态环境效应,对于整个滇中地区的环境整治具有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持作用。本研究以滇中飒马场小流域内七种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即灌草丛、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桉树林、梨园、茶园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群落结构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特征,及其对面源污染输出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飒马场流域自然林地(灌草丛、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经济林(桉树林、梨园、茶园)群落结构具有差异。随着群落逐渐复杂,自然林地乔木层各参数指标均逐步增高,而灌木层的各参数则逐步降低。而对于经果林地而言,其变化没有明显差异。经济林同自然林地相比,土地利用强度大,林木密度较自然林地高,但是其群落结构单一,树高较低,物种丰富度较差,枯落物厚度较薄,盖度较小。(2)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具有影响。通过摄动分析将研究对象同理想模型间差异进行量化,发现常绿阔叶林各项指标综合评价最高,摄动值为0.04,云南松林各项指标综合评价结果最低,摄动值为0.45。具体排序为:常绿阔叶林>茶园>针阔混交林>梨园>桉树林>灌草丛>云南松林。(3)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具有影响。通过对土壤化学性质进行摄动分析发现,土地面源污染茶园综合源强最高,其摄动值为0.20,而桉树林最低,摄动值为0.41。源强上茶园>常绿阔叶林>灌草丛>针阔混交林>梨园>云南松林>桉树林。(4)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面源污染输出具有影响:五种土地利用类型微小区径流输出范围在38.89-667.22m3/ha之间,SS输出范围在85.10-403.34g/ha之间,总氮输出范围在98.35-1058.82g/ha之间,总磷输出范围在20.32-103.69g/ha之间,总钾输出范围在146.43-4858.81g/ha,COD输出范围在1308.87-41621.37g/ha。坡面尺度同微小区尺度相比,污染物浓度和输移总量有明显下降。(5)飒马场小流域面源污染总量的输出,受到包括群落结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各方面的影响。径流是面源污染输移的动力,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均与产流有相关性。在污染物输出总量上,除总氮与土壤物理性质更为密切以外,其它各个指标均与土壤化学性质中的源强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