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MIMO雷达三维成像技术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be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二维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阵列可以获取目标高分辨率三维图像,凭借其快速数据获取能力,二维MIMO阵列广泛应用于三维穿墙探测、安检等场合。上述应用场合中,目标与天线阵列之间距离较小,成像相干积累角大,距离弯曲明显,属于典型的近场场景。近场场景下,常规的MIMO阵列处理方法如相位中心近似(Phase Center Approximation,PCA)等不再适用。另外,能够校正大孔径范围距离弯曲的距离迁移算法并不适合任意拓扑结构的MIMO阵列。本文从近场MIMO阵列信号模型出发,研究三维成像技术。内容包括MIMO阵列近场三维时域成像方法、旁瓣抑制、MIMO阵列近场三维频域成像方法及MIMO阵列设计。首先,本文从步进频信号出发,利用球面波可以分解为无穷多个平面波原理推导了近场MIMO阵列信号模型,为后续时域和频域成像算法提供了支撑。并且分析了近场条件下PCA方法引入的误差影响,推导了幅度衰减因子,用来表征误差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幅度衰减因子可以有效表征近场条件下PCA方法误差影响。其次,从MIMO阵列近场后向投影(Back Projection,BP)三维成像表达式入手分析了几种典型阵列构型下的成像分辨率,将BP成像方法成功用于二维MIMO雷达实测数据的三维成像处理。然后分析了自适应旁瓣抑制(Adaptive Sidelobe Reduction,ASR)算法中滤波器抽头数、插值因子、阈值等参数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更加合理的参数选取方法对ASR算法进行了改进。基于参数相互关系的改进ASR算法克服了抑制弱目标的缺点,提高了弱目标检测性能,且能达到全局最优。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最后,推导了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和MIMO阵列三维空间谱表达式,给出了统一的频域距离迁移成像算法流程。在深入分析距离迁移算法实现流程的基础上得到了距离迁移算法对MIMO阵列构型的四个采样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适用距离迁移算法的MIMO阵列优化设计方法,并利用所提方法设计了MIMO阵列,结合仿真实验,分析了所设计阵列的成像性能。
其他文献
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俗称IP电话,是基于IP网络的语音传输技术。近几年来,VoIP技术及其业务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电信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相对于传统电话VoI
无源毫米波成像相对于其他成像方式具有其自己的特点,它穿透能力比较强,能够全天时得工作,因为被动接收物体的热辐射能量所以不容易被侦察到,并且具有一定得反伪装能力,在战
服务等级协定(Service Level Agreement, SLA)是服务提供商和用户之间通过协商在服务质量、优先权和责任等方面达成的协议。为了执行该协议,需要对网络性能进行监测。而现有
雷达嵌入式通信作为一种新的隐蔽通信的方式近年来逐渐得到关注,现阶段主要有三种基于线性调频雷达信号的特征值分解脉内雷达嵌入式通信波形设计方法,针对通信波形构造中随机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多,如何解决交通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因此为了有效地缓解交通问题给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智能交通系统(ITS)逐渐发展起来,成为解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人为部署的、造价低廉、体积小巧、功耗较低的传感器节点所组成的,具有自适应的网络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感知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数据采集技术是以传感器、信号测量与处理、微型计算机等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综合应用技术,主要研究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以及控制等,涉及模拟信号调理、模拟信号数
室内目标识别与跟踪是利用一种或多种信号传感及信息处理技术,在空间相对封闭,存在较多遮挡和反射物的环境下,研究对既定对象进行特征判断和运动轨迹追踪的一类问题。由于房
双站合成孔径雷达(B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BiSAR)由于收发分置且几何配置灵活,在适当的几何布局下,可以实现对雷达搭载平台前视区域的高分辨率成像,有效解决传统
可重构计算系统的基础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ASIC。它既具有专用ASIC的高效性的优点又具有通用计算机的灵活性,在加/解密、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等许多领域可重构计算系统有着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