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医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有着较好的疗效,但临床上对其病机证型的研究缺乏统一性。本文结合中医临床实践从络病学的主要病机“久病入络”着手,分析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疾病的临床证型、治法及辨证用药,从而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分析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90例(设为治疗组),分为早、中、晚三期各30例。根据络病学辨证分型,包括瘀血阻络型、痰湿阻络型、络气郁滞型和络虚不荣型4种类型进行治疗,治疗组配合刺络治疗。1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眼部症状、视力、视物清晰度、眼底累积损害面积(出血、渗出等)、玻璃膜疣、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部体征(渗出、出血、水肿的情况)以及血脂、血流变等指标,分析其临床效果。同时,回顾性分析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早、中、晚期各30例,统计分析其各期患者的转归情况与治疗组比较。结果:(1)所有患者的视力情况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早期患者无明显差别,中、晚期患者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所有患者的视物清晰度有着明显改善,2组早期患者无明显差别,中、晚期患者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所有患者治疗后,眼底累积损害面积(出血、渗出等)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早期患者效果改善没有明显差别;中、晚期患者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更明显。(4)中、晚期患者治疗后玻璃膜疣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早期患者无明显差别。(5)OCT检测,痰湿阻络和瘀血阻络型患者的视网膜厚度在治疗前后变化较大,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所有络气郁滞和络虚不荣型患者则没有什么变化。(6)眼底检查,所有患者黄斑出血、水肿减轻,瘢痕组织渐趋变小;早期患者2组无明显差别,中、晚期患者治疗组优于对照组。(7)在脂类代谢、血流变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了TC、TG、LDL-CH、 VLDL-CH水平,降低了血液粘稠度。(8)综合疗效评价,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早期、中期、晚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特别是控制了疾病进展,降低了早期进入中期、中期发展为晚期的发病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以络病学理论分析发病病机,进行辨证用药,可以有效控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进展,保护视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从络论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