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水平与腹主动脉钙化程度关系,并分析与腹主动脉钙化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而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诊断及防治提供进一步思路。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8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段在本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我院检验科检测血钙、血磷、血镁、甲状旁腺激素等相关生化指标,所有入组对象行腹部侧位片,根据Kauppila半定量积分法进行腹主动脉钙化评分,实验组(血液透析前)及对照组在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5ml,在室温静置2小时或4℃冰箱过夜,以1000rpm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置于EP管,于-80℃冰箱保存。标本收集完毕后,统一解冻,用ELISA法检测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及腹主动脉钙化情况,并将实验组根据腹主动脉钙化情况将其分成无钙化组、轻度组、中重度组,分析三组之间的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及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分析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腹主动脉钙化积分之间的相关性,腹主动脉钙化积分之间与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腹主动脉钙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2)在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平均年龄(58.8±15.20)岁,平均透析龄(35.03±29.74)个月,58例患者有腹主动脉钙化(72.5%)。(3)在MHD组,三组间的骨硬化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705,P<0.001),轻度组及中重度组的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高于无钙化组,中重度组的骨硬化蛋白水平高于轻度组;三组间年龄年龄(F=43.33,P=0.006)、透析龄(H=33.429,P<0.001)、PTH(H=9.568,P=0.008)、P(F=7.86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组的透析龄、P、PTH高于无钙化组,中重度组的年龄、透析龄、PTH、P高于无钙化组,中重度组的透析龄高于轻度组。(4)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腹主动脉钙化积分呈正相关(r=0.512,P<0.001);腹主动脉钙化积分与年龄(r=0.371,P=0.001)、透析龄(r=0.535,P<0.001)、甲状旁腺激素(r=0.358,P=0.001)、磷(r=0.29,P=0.003)之间呈正相关。(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年龄(OR=1.113,95%CI=1.045~1.185,P=0.001)、透析龄(OR=1.053,95%CI=1.022~1.086,P=0.001)、血磷(OR=5.079,95%CI=1.108~23.28,P=0.036)、骨硬化蛋白(OR=1.034,95%CI=1.008~1.061,P=0.011)是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发生率比较高,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腹主动脉钙化呈正相关,是腹主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其对于腹主动脉钙化程度的预测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