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医心理治疗中的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就诊的轻中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医心理治疗TIP组与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组,每组20人,观察周期为6周。疗效指标:心理指标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理指标为血清中5-HT浓度以及唾液中皮质醇浓度。所有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评价。中医心理治疗TIP组每周心理治疗2次,每次1小时;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组服用抗抑郁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每天1次,每次20mg-40mg。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心理指标1.1组内比较中医心理治疗TIP组:被试者治疗6周后,HAMA评分与HAMD评分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比较发现,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明显改善。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组:被试者治疗6周后,HAMA评分与HAMD评分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比较发现,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明显改善。1.2组间对比治疗6周后,通过对中医心理治疗TIP组与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组的心理指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组间比较发现,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1.3组间差值对比对中医心理治疗TIP组与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组的心理指标(HAMA、HAMD)进行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发现,中医心理治疗TIP组与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生理指标2.1组内比较中医心理治疗TIP组:治疗6周后,通过对中医心理治疗TIP组生理指标(5-HT、唾液皮质醇)进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发现,中医心理治疗TIP组在治疗后血清中的5-HT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唾液中皮质醇浓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组:治疗6周后,通过对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组生理指标(5-HT、唾液皮质醇)进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发现,氢溴酸西酞普兰组在治疗后血清中的5-HT浓度高于治疗前;唾液中皮质醇浓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2.2组间对比治疗6周后,通过对两组客观量表(5-HT、唾液皮质醇)进行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发现:唾液中皮质醇浓度中医心理治疗TIP组与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对于血清中5-HT浓度,中医心理治疗TIP组与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心理治疗TIP组优于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组。2.3组间差值对比对中医心理治疗TIP组与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组的生理指标(5-HT、唾液皮质醇)进行治疗前后差值进行组间比较发现,两组病例中血清中5-HT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心理治疗TIP组明显高于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组;但是唾液中皮质醇浓度中医心理治疗TIP组与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有效率比较主要应用临床通用的HAMD总分减少率对两组有效率进行卡方比较,中医心理治疗TIP组有效病例18例占95%,无效1例占5%;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组有效病例为16例占84%,无效病例3例占16%。发现中医心理治疗TIP组与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组两组病例有效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中医心理TIP治疗与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组治疗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绪有显著的改善作用。2.中医心理TIP治疗与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对轻中度患者的生理指标也有明显作用,均能提高血清中5-HT浓度,降低唾液中皮质醇浓度。其中中医心理TIP治疗比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在提高血清中5-HT浓度方面效果更明显。3.中医心理TIP技术与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组疗效近似,中医心理TIP治疗与西药氢溴酸西酞普兰两种方法治疗抑郁症近期疗效相当,远期疗效未进行追踪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