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连山冰雪灾害后森林恢复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2008年初南方冰雪灾害在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造成的损失状况做了研究。对不同径级和不同树高因子下林木的受损状况差异做了对比。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林木受损状况存在着显著的径级差异和树高差异。低矮的树木(H<6m)趋向于被压弯,而翻蔸和腰折易发生在高的树木(8m-20m)当中;较大径级的林木(DBH 12cm-30 cm)趋向于遭受翻蔸和腰折,而小径级的林木(DBH<12cm)则易于被压弯或未受害。但当胸径增大到一定值(DBH>36cm不易发生翻蔸、DBH>42cm不易发生腰折),树木反而倾向于发生断梢。恢复时间和受损率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受损率为30%左右时,曲线呈现较大的波动,说明客观环境(如光照、水分、地形等)和受灾前的原生植被组成的对恢复时间有重要影响。受损率超过40%,灾前原生植被组成的影响趋于不明显,样地恢复时间的长度主要由当地林木的生长速率决定。其中对枫香、马尾松、米槠、木荷、拟赤杨、丝栗栲这6个代表树种做了残存率恢复研究,研究结果显示6种植物残存率为:木荷>拟赤杨>米槠>枫香>马尾松>丝栗栲;恢复时间为:枫香>丝栗栲>马尾松>木荷>米槠和拟赤杨。树种残存率恢复时间最长的为枫香33年,最短的为米槠和拟赤杨15年左右,树种种群恢复到的受灾前。同时对残存率和恢复时间的关系做了Logistic非线性曲线模拟。样地中树种种群残存率恢复时间由受灾状况和物种生长速度决定,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的相关度非常显著。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采用NAND Flash作为固态存储器的存储介质被广泛的使用。本文是基于数据记录存储的研发项目,采用NAND Flash作为存储介质,按设计需
本论文以中国特有的寄生虫数据库(ChinaPathDB)的构建为依托,收集整理数据库的基础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收集的数据类型主要有寄生虫相关的转录组
梁河县芒东镇章巴小砂河曾多次暴发泥石流灾害,以2016年8月5日最为严重,冲毁民房,淤埋良田,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在野外实地调查后,通过对流域形态、地形地貌、沟床特征、物
标签光突发交换(LOBS)技术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和光突发交换(OBS)技术结合起来,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效率。本论文围绕国家“863”计划资助课题“标签光突发交换试验系统”,对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技术由于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抗多径信道干扰以及频谱利用率高而被普遍认为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