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种有效单体均匀设计——高通量筛选及其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重点防治的老年性疾病之一。研究表明,我国传统中药丹参在缺血性脑病治疗方面有一定疗效,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多个环节显示出一定的治疗作用。本研究采用均匀设计-高通量筛选技术这一崭新的研究模式,对丹参多种单体的配伍组合进行高通量筛选及药效学研究。实验选丹参酮Ⅰ(Y1)、丹参酮ⅡA(Y2)、隐丹参酮(Y3)、二氢丹参酮Ⅰ(Y4)、原儿茶醛(Y5)、原儿茶酸(Y6)、迷迭香酸(Y7)、咖啡酸(Y8)、丹参
其他文献
一、“山慈菇”和“光慈菇”的本草考证以“山慈菇”之名使用的中药材,来源于多种不同植物;造成目前在命名和药材使用上的混乱。本文根据古代和现代文献中的图文,以时间为脉
前言:   脑缺血是世界上第三大使人致死致残的疾病,尽管对脑损伤的治疗主要致力于神经的保护作用,但目前急性脑缺血的治疗主要是通过给予血栓性溶解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单侧中脑黑质注射6-OHDA(8μg)制备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ICA(20 mg/kg)组,6-OHDA(8μg)组,6-OHDA+ICA(10 mg/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现:遗传异质性药物毒副作用(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sAntigen, HLA)基因密切相关。最早引起广泛关注的是抗艾滋病药物阿巴卡韦(Abacavir)引发的HLA-B*5701限制性ADRs。然而,由于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