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原因,总结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骨不连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并获得随访2年以上的患者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通过1名主治医师汇总、分析并由3名主任医师确认32例患者分别存在的骨不连的风险因素;再次手术治疗采用描述性统计30例无菌性骨不连的各种手术方法的愈合率,对同一术者三种主要手术方法在性别、年龄、原骨折类型(W-H分型)、骨不连部位、骨不连时间、骨不连类型(W-C分型)、再次手术愈合率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顺行髓内钉固定29例,逆行髓内钉固定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2例,开放骨折2例,22例切开复位,闭合复位10例,髓内钉选择过细8例,钢丝环扎骨块4例,复位不良4例,动力化治疗(6个月~2年)4例(均为肥大性骨不连)。术后感染2例。再次手术内固定方式多样,感染性骨不连行外固定架固定同时控制感染治疗。无菌性骨不连为提高愈合率均结合自体髂骨植骨。同一术者三种手术方式在性别、年龄、原骨折类型(W-H分型)、骨不连部位、骨不连时间、骨不连类型(W-C分型)无明显差别(P>0.05),不更换髓内钉附加钢板及锁定钢板治疗对于股骨干非峡部骨不连在愈合率方面较更换髓内钉优势明显(P<0.05)。不更换髓内钉附加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在股骨干非峡部骨不连愈合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常由一种风险因素或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既有患者个体内在原因及创伤原因,又有内固定理念落后、操作技术欠缺造成骨折愈合的力学及生物学环境破坏等原因。关于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骨不连部位、类型以及医生习惯具体分析每位患者造成骨不连的原因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