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和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由于目前造血干细胞(HSC)动员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仍存在贫动员问题。所谓贫动员就是在HSC动员治疗过程中不能成功动员足够的HSC到周血,导致不能采集足够数量的HSC细胞供移植使用,进而导致PBSCT治疗失败。因此有必要对HSC动员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本研究以C57BL/6(?)、鼠为研究对象,予小鼠注射G-CSF,采用流式细胞仪、骨髓免疫组化、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实验方法检测注射G-CSF后不同时点的小鼠周血和骨髓标本,观察Ang1、Ang2、VEGF、 Tie2、SDF-1、MMP9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在动员前后的变化,研究Ang/Tie2在G-CSF介导的HSC动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1.G-CSF介导的HSC动员过程中成骨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减低:动员过程中成骨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形态由原来卵圆形变为扁平梭形,而且数量减少。骨内膜下成骨细胞特异性表达的OCN相对表达量在稳态、动员第3天、动员第5天分别为28.64±8.61、12.55±7.06和4.75±1.62,OCN相对表达量在动员过程中显著性减低(P<0.05),提示成骨细胞数量减少。动员0天、动员3天和5天周血OCN蛋白水平分别为24.11±3.17ng/ml、9.96±2.16ng/ml、10.43±2.62ng/ml,结果显示动员过程中成骨细胞活性显著性减低(P<0.05)。2.成骨细胞减少导致Ang1、SDF-1表达下降有利于HSC动员的发生:骨髓免疫组化检查显示动员过程中骨髓Angl表达进行性下降,骨内膜表达的Ang1基因相对表达量在稳态、动员第3天、动员第5天分别为2.84±0.95、0.93±0.30、0.92±0.22,骨内膜细胞Ang1相对表达量在动员过程中显著性减低(P<0.05)。骨髓免疫组化检查显示动员过程中骨髓SDF-1表达进行性下降,SDF-1相对表达量在稳态、动员第3天及第5天分别为2.93±0.84、0.37±0.13、0.73±0.24,骨内膜细胞SDF-1相对表达量在动员过程中显著性减低(P<0.05)。3.动员过程中骨内膜细胞Tie2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动员过程中骨髓VEGF基因相对表达量在稳态、动员第3天、动员第5天分别为0.63±0.16、1.52±0.47、1.53±0.41,动员过程中VEGF表达显著增高(P<0.05)。动员过程中骨髓VEGF水平的升高,Ang1表达减低可能促进血管新生、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HSC动员的发生。4.动员过程中骨髓免疫组化检查显示表达MMP9的骨髓细胞比例增高。骨髓细胞表达的MMP9相对表达量在稳态、动员第3天、动员第5天分别为0.85±0.21、0.90±0.37、2.14±0.86,骨髓细胞表达的MMP9相对表达量在动员过程中进行性上升(P<0.05)。增高的MMP9可降解SDF-1,有利于HSC动员的发生。5.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动员0天、动员3天和5天TRACP-5b蛋白水平分别为0.23±0.22mIU/ml、0.45±0.23mIU/ml、0.49±0.25mIU/ml,动员过程中有上升趋势,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G-CSF诱导的HSC动员过程中,成骨细胞数量减少导致Ang1在骨髓表达下降有利于HSC动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