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英语教育正处在颇大的改革浪潮当中,无论中小学基础英语教育还是高校英语教育,都在不断发展。对于高校的大学英语教育,如何根据学校实情,调整相关方向与措施,完善课程体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相关研究较少,特别是硕士论文寥寥无几。因此,本文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课程进行了研究。其作为全国大学英语改革示范点之一,相关经验值得关注。本文结合Richard和Graves的课程发展理论,从课程发展的组成要素出发,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开设情况及学生满意度进行相关文献、问卷和访谈等调查。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第一,桂电对其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如何设置?(包括开设目的、对象、课程内容、课时、教师、教材、考核方式等)第二,参加后续课程学习的桂电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如何?第三,任课教师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评价如何?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桂电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初步形成。课程开设目的主要从学生出发,涵盖学分需求、兴趣、文化等方面。现面向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已开设6门以上后续课程,包括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英美影视赏析等。通常一门后续课程的总课时设置为16到32之间。师资主要来自外院教授大外和专业英语的教师,以及其他学院精通英语的专业课教师,其中没有外教。教材主要是中国人编写的出版物或自编教材。考核方式以传统的测试为主。第二,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对后续课程的设置等基本满意,但他们对自身英语水平和批判性思维的提高等不满意。第三,任课教师对教学成果颇为满意,同时指出教材过于简单等问题。最后,根据调查所得提出建议。第一,坚持不以通过四级为课程学习的资格要求。在保证基础英语教学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的后续课程自主选择权。第二,基于学生对自身英语水平和批判性思维的提高等不满意的情况,建议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完善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增加师资,进行相关在职教师培训,或者尝试与桂林其他高校合作,促进资源共享。本研究的亮点包括简洁清晰的层次,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有效结合。同时由于时间和其它条件所限,其仍具一定局限性。更深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访谈调查和课堂观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