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体育团体行为公平相容约束机制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dalong88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平相容约束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研究人的行为在“公平”条件下如何去实现集体行动,是解释集体行动成功和失败的基本原则。民间体育团体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组成的团体,不仅是大众体育服务最直接的提供者和指导者,大众体育发展的中间力量和贴心组织,而且还是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为社会提供体育服务功能的平台。它的运作和发展符合这一理论。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针对山西省民间体育团体行为特征进行了调查,并在公平相容约束机制下进行了分析,研究的结论为:(1)民间体育团体行为属于集体行动,其生产产品的属性为准公共产品。(2)符合“理性人”约束条件的组织者,通过团体活动所获利益体现在金钱、声誉及自身价值的实现;对于团体集体行动的参与者来说,所获利益包含身体的、心理的和精神方面的;由于一部分人收入水平不高,对团体活动的组织方式、活动内容、锻炼效果、场地设施、时间安排、组织者的业务水平不满意和投机的心理,选择了搭便车。(3)在所调查的71个民间体育团体中,有20个团体的组织者符合公平相容硬约束条件。他们普遍具有比较扎实的体育基础,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他们非常注重公平,认为搭便车对于组织者和其他的参与者来说是不公平的行为。符合公平相容硬约束条件的参与者对组织者的水平是认可的,对团体安排的各种健身活动是满意的,通过参与可以满足自己不同方面的利益。(4)有51个民间体育团体,它们靠的不全是严格的硬约束,更多的是公平相容约束的软化,而得以维持和发展。在这些团体中,有一些由业缘或地缘关系成为团体的组织者,他们不求回报,甘愿成为志愿者,不图赚钱、不求荣誉、没有社会压力,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超越了理性人的假设。民间体育团体未来发展思路与建议:(1)依托政府,积极寻求政府的广泛支持。(2)加强培训与合作,不断提升组织者队伍的业务素养。(3)遵循市场需求,提供广大参与者满意的服务产品。(4)建立自律机制,加强对团体的监督约束。(5)建立排外机制,防止众多搭便车的出现。
其他文献
学前教育公平是一项关涉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学前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教育公平的具体表现。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主要包括: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三部分。财政经费配置是政
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使得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过程不断深入,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减负”的呼声,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新节假日制度的实施,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