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多供水回路的循环水系统模拟与分析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水系统遍布工业生产的诸多行业,是石油化工等领域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目前循环水系统普遍存在循环量偏大、能耗偏高的现象,因而亟需优化。在石化企业中,供水泵作为循环水系统主要的供能设备,其耗电量占企业总用电量的比重较大。为降低循环水系统的能耗,目前主要通过进行循环水的串级利用、使用高效泵等方式。以往的循环水系统的优化往往只局限在循环水系统的单个装置区内,事实上循环水系统中通常有多个装置区。在循环水系统中,每个装置区的管路特性均不相同,但在目前企业中通常采用一个供水回路统一供水的方式,忽略了管路特性的不同,造成了能量的浪费。因此,本文会提出多供水回路的结构,以更好匹配装置管路特性的不同。同时,采用模拟的手段,以双供水回路为案例,探究现有改造过程中,双供水回路适用的条件以及不同因素对循环水系统单双供水回路耗电量的影响。依据上述改造事实,提出一种针对多个装置区循环水系统的多供水回路优化模型。以带有常规泵网络的循环水系统作为基础案例分析,考虑装置区和泵站之间的距离、工厂布局、冷却器的串并联方式等因素,对比基础案例与多供水回路循环水系统的耗电量。考虑冷却器网络、泵网络、冷却塔及管路布局等循环水系统组成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其视为整体考虑,将相应费用视为优化变量,建立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问题模型,利用GAMS软件对该模型进行求解,从而得到年费用最小的循环水系统。在多供水回路循环水系统优化模型之外,对现有主辅泵网络的循环水系统优化模型进行改进,对比基础案例、多供水回路循环水系统、改进的主辅泵网络的循环水系统三者之间的耗电量。为了说明上述两种结构能够有效的节电,将进行案例分析。在结构优化之后,提出在循环水系统中安装水轮机回收能量的思路,并以案例分析证明其可行性。模拟结果表明:单供水回路可改造为双供水回路,在考虑沿用原泵、调整阀门开度以及重新选泵等实际情况后,均可能实现节电目的;多供水回路结构及改进的主辅泵网络结构均可有效节电,但两种结构之间适用情况有所区别。多供水回路结构比较适用于管路布局较复杂、冷却器数量较多的循环水系统;而在较简单的循环水系统中,改进的主辅泵网络结构则更加合适。同时水轮机能够有效的回收循环水系统中可能浪费的能量,从而节省能量。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比重逐步加大,隧道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因其快速高效、安全经济的施工方
杂交和多倍化可导致植物表型的丰富变异,是植物遗传改良的主要途径。其中,利用2n配子杂交的异源多倍化途径,既表现出基因剂量效应带来的倍性优势,又强化了异源配子结合产生的
目的:以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AIDS期患者为载体,通过对背俞穴红外温度变化规律的比较研究,以及红外温度变化与血清HIV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
草乌(蒙药名:泵嘎)是一种传统蒙药材,主要以毛茛科多年生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块根、干燥叶、幼苗和花入药,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草乌是蒙药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开发并使用绿色环保且性能优良的储能设备与器件成为当今能源与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与能量密度高,工作温度范围大,使用寿命长
目的采用抑制控制认知行为学范式停止信号任务,考察不同饮食依从性2型糖尿病患者抑制控制特点,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抑制控制加工与饮食依从行为关联,为构建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依
第一部分:阿苯达唑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抗肿瘤疗效研究目的:研究探讨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体内外的抑瘤效果,为后续研
目的:探讨肝动脉双重结扎/缩扎技术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肝动脉双结扎/缩扎治疗的6
在流化床中加入内构件具有破碎气泡、抑制床层内气固返混、提高流化床反应器产品选择性和收率等优点,因而在工业装置中广泛应用。但内构件在流化床中会受到重力、浮力、颗粒
为了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改善现有的供热结构,科学家们提出许多可供选择的空调供热方式,如太阳能供热、燃气供热、余热供热、地源热泵供热等。其中,地源热泵技术因其节能、环保、应用效率高、占用地下空间较少等优势,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但该技术在中国发展时间较短,关于含水层中渗流场、温度场、应力场在热泵系统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研究仍不足,不合理的设计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论文在论述地源热泵系统国内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