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丙烯(PP)因其易于成型加工、综合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已成为发展最快的通用塑料品种之一。共聚聚丙烯(cPP)具有较低的熔化温度,较高的抗冲击强度,因此改善强度,赋予良好的抗菌性能,可以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本文采用层状硅酸盐—滑石粉(Talc)提高cPP的刚性和尺寸稳定性。初期研究发现,Talc含量越高(≤40wt%)改性效果越好,但却会引起cPP冲击强度和加工性能的下降。为使cPP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抗紫外光老化性能以及抗菌性能,本课题采用钛酸酯偶联剂NDZ-201对Talc进行表面改性,在cPP/Talc体系中依次添加均聚聚丙烯(hPP)、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金红石型纳米TiO2以及有机抗菌剂吡啶硫酮锌(ZPT)制备复合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分析表征手段,研究了各组分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热性能、抗紫外光老化性能以及抗菌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偶联剂最佳用量为Talc的1wt%时,Talc能明显提高cPP的刚性和尺寸稳定性;添加hPP后,体系的拉伸和弯曲强度提高;加入相容剂PP-g-MAH,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有明显改善;加入金红石型纳米TiO2后,体系表现出优异的抗紫外光老化性能;当Talc含量为20wt%、hPP含量为40wt%、PP-g-MAH含量为4wt%、纳米TiO2含量为3wt%时,体系的综合性能最佳;有机抗菌剂ZPT的加入,对体系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但抗菌效果非常明显,当添加量为0.5wt%时,其24小时抗菌率高达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