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纾是清末民初的一位古文家,其古文汲取了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体系的精华,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他长于将醇厚深沉的情感凝聚于朴素平淡的家常语之中,又注重古文“意境”的营造,因此,他的古文总体上呈现着一种别具风采的阴柔婉约的美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风。对“新”、“旧”两种文化在林纾思想上和文学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矛盾性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林纾古文风格形成的原因。本文分上下两部分对林纾其人、其文进行探讨。上部分着重论述林纾矛盾的“新”、“旧”两重文化观。关于这一问题,笔者将从林纾的生平着手,对他早期和晚期对待两种文化所持的矛盾态度进行探讨。早期,林纾是一位“激进”的维新志士。热情呼吁向西方学习,努力寻找时下社会弊端的根源;源于身份权利的限制,他在自己有限能力的范围内打破传统文学体制,创作白话诗、译述西方文学著作、创作大量写实性的小说,试图去影响世人,改变破败混乱的现状。晚期,政体的变革、文化话语权的反转,使他再次反思造成国家动乱、民不聊生的根源。而他得到的结论主要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废弃,这致使他又反转成了一位“保守”的守旧派领袖。因此他创作古文、著述古文理论、编选古文评点、讲授古文辞,甚至与新文化阵营论辩,至死坚守着他的传统文化、传统古文不能论废的信仰。下部分具体论述了林纾古文创作的风格。林纾作为“新”、“旧”文化交替之际的古文家,其古文也有着两种文化融合的特征,其文集中较有代表性的文体有论辩文、传状文、碑志文和记体文。其论辩文,理足而神旺、含蓄而蕴藉;其传状文则兼取中西精华、述写常人常事;其碑志文一改传统严肃、正式的文风,注重情感的真实流露,并开合葬铭之先河;其记体文(笔者以林纾山水游记为代表)则重点论述了林纾游记以景物刻画为主.减少主体介入的特征和清新简洁、富有神韵的文风。林纾古文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较强的艺术审美性、时代性。对林纾古文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林纾文的成就,更有助于了解林纾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