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国实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对其他形式的特殊教育机构起着示范作用;它既是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的窗口,同时也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发展的标志。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一种隔离式的教育方式,特殊教育学校的容易造成残疾儿童与社会生活的脱节,不利于他们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现代特殊教育所提倡的融合教育、全纳教育的理念推动了特殊教育向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在新的形势下,特教学校的建筑设计应该怎样应对这样特殊教育理念的转变,为残疾儿童提供适宜、多样、开放校园环境,真正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成为特殊教育建筑设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论尝试从有利于校园交往的角度出发,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设计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对残疾儿童交往行为以及校园中各种交往活动进行分析,提出特教学校交往空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特殊教育建筑实例对比研究,从规划布局、空间构成设计到细部设计,逐步深入地分析和探讨特殊教育学校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和策略,希望为特殊教育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教育建筑设计的必然要反映特殊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发展,在国家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形势下,对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比国外特教建筑的成功案例,提出切实可行的建筑设计方法,是有其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