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词汇演变的历史考查,一个词在其最初产生时只能是单义。然而,随着人们认识和解释世界的需要,原有的单义词已经不能满足客观需求。给那些最初的单义词增加所指成为一种很经济的方法。因此,词汇逐渐地从单义向多义转变。原有的词义和它的历时衍生的词义在某个共时意义上的相互存在形成了多义词。传统的语言学家认为词汇的多义、意义的扩展是任意的。因此,在对多义词的教授和学习中,他们要么要求学习者死记硬背多义词的多个义项,要么要求学习者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事实上,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对多义词已经有了一些研究,尤其是他们提出了多义词多个义项发展的两个过程,即辐射和连锁的方法。因为传统的语言学家只从语言本身去研究多义词,通常他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多义词只不过是语言学上的一个巧合。他们没有探究出多义词的实质,对于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之间的理据也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多义词多个义项之间的理据是否真的是完全任意的结果?随着近几十年认知科学的发展,认知语言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全新的、成熟的学科。认知语言学家跳出词汇本身,从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对多义词多个义项之间的认知理据给出了更合理的解释。认知语言学家声称,词义是一个开放系统,并处在一个始终不停的变化和演化中。多义词的多个义项受认知的影响,其核心意思或基本意思通过辐射、连锁向四周延伸而产生。自从Lakoff & Johnson(1980)出版了他们的巨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此书的出版让我们对隐喻和转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概念隐喻不同于概念转喻,概念隐喻是建立在源域和目的域的相似性上,而概念转喻是建立在同一概念域的邻近性上。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我们能够对多义词进行更透彻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理论分析多义词的认知过程。通过原型范畴理论研究得出:多义词的多个义项属于同一个范畴,其中核心义项是范畴的典型成员,其他的义项是在核心义项的基础上通过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而派生出来的,所有义项具有家族相似性。而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是构成多义词多个义项之间认知理据的最重要的两个理论,本论文通过对多义的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多义实词多个义项之间的认知理据是什么?2.多义实词多个义项之间的理据是如何起作用?本论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为多义词的多个义项构建理论框架,从而对多义词的多个义项进行分析和解释,帮助学习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多义词,进而能使学习者更容易的习得多义词。除此之外,对有代表性的多义词进行了案例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探究多义词的特征及语义网络。最终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1)多义词多个义项之间的认知理据是通过概念隐喻以及概念转喻的工作机制来体现;(2)多义词多个义项之间的认知理据不是任意的而是通过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以及范畴理论构建的。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第一个义项是它的核心或典型义项,其他的义项是根据典型义项通过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派生出来的,派生义项具有家族相似性。这些研究成果让我们更加坚信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之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认知基础。通过构建多义词语义网络,有助于学生对英语多义词的长期记忆。本论文不仅对多义词的义项认知理据给出合理的解释,而且将对多义词的教与学、词典的编纂,以及教材的设计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