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发展和新课改的实施,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教育界呼吁的主题。地理生命课堂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展现生命灵性,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写作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教育与生命、课堂与生命的关系进行阐述,剖析出生命课堂生命性、开放性、创造性、发展性、共生性五个内涵,挖掘出生命课堂的四个特征为:关注生命整体、课堂文化交汇融合、教学过程共同探究、教学设计尊重预设的生成性。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和教学意义,以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地理生命课堂研究的理论基础,逐步引出本文的论点。第三部分内容对高中地理生命课堂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研讨出影响生命课堂实施的四个主要因素: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应试教育束缚、三维目标未能有机统一、教师和学生层面原因。为后文中生命课堂实施策略的提出做铺垫。第四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针对如今高中地理生命课堂的实施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本文主要从体验和谐交往过程,促成生命相接;强化教学环境建设,推动生命回归;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唤醒生命意识;改革完善教学评价,健全生命发展四方面进行论述。此外,在本部分的最后,笔者附加了高中地理生命课堂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一则基于生命课堂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使本文有一定的实例支撑,脱离一定的空洞性。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展望,主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总结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相信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的高中地理生命课堂实施策略,对高中地理生命课堂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