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的行政成本控制既关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也关乎我国政府形象,如何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高效率地使用公共资金,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现代财政管理的重大问题。研究我国行政成本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可以为如何控制行政成本,评价行政成本的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2011-2016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据研究,对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描述、分析和总结。研究发现我国2007-2016年整体行政成本相对规模有所下降,但存在小幅波动态势。在2007年到2011年之间,我国相对行政成本的整体趋势为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有密切的关系。在2011年-2013年期间,我国省级相对行政成本出现保持基本平稳的态势,在2013年后的大部制改革后,相对行政成本又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省级层面的数据研究发现,2007年到2010年间,大部分省份的相对行政成本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到2014年期间基本稳定。对省级数据的统计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省际之间相对行政成本的差距出现了先缩小后小幅增大再缩小的波动趋势。通过对这些地区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发现政府透明度、经济发展水平与行政成本呈负向关系,而财政能力、财政供养人员比例与行政成本呈正向关系。因此,为了合理控制行政成本,我国下一步的政府行政改革应继续推进政府预算信息公开,加强预算法制化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