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949—1954)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iiq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科书是中小学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对于传播国家或政府的意识形态具有极其巨大的作用,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科书制度无疑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根本保证。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教科书编审制度,大致可以划分为“审定制”与“国定制”,其核心区别在于国家对教科书编辑工作的控制程度。晚清以来至新中国成立间的历任中国政府虽然追求以“国定制”控制教科书编撰,但却因种种原因难以实现。1949年以后,中共以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传统为依据,通过初步的机构设计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并在社会改造中将民间教科书产生的可能性予以清除。在此基础上,新政府对中央编撰机构内部的编写人员进行清理,清除了民国传统的遗留,确立了符合自身需求的“泛政治化”的编撰内涵。经过这一形式和内容上完全的改造,新政府真正建立了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意识形态、政治理念被及时而又大量地注入到教科书内容之中。这种变化有益于实现新政权的种种现实目标,但对政治功能的过分强调却冲击了教科书的其它重要功能,造成了消极的影响。论文包括六个部分,即绪言、四个章节和结论。绪言主要对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资料情况、研究方案作了论述,并对几个概念进行界定。第一章主要论述从清末到1949年以前中国教科书制度的发展,焦点在于历任政府对教科书“国定制”的追求。尤其注重论述南京国民政府致力于建立“国定制”但却难以如愿的过程,以与1949年后的历史发展形成比照。第二章主要论述建国后新中国教科书编审制度在过渡时期的发展。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的梳理,阐述新政府设立过渡制度的原因和经过,并揭示制度内部的种种情况。同时还叙述了这一时期与教科书相关的社会环境改造,以研究新政权随后得以确立“国定制”的根源所在。第三章研究了过渡时期结束后新中国确立教科书编审“国定制”的原因、步骤和经过。本章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建立及发展为中心,结合外部结构和内部变动进行论述。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政府理想的教科书编审制度真正得以确立,新政权的教育理念也通过这一新制度得以实现。第四章从教科书的内容入手,探讨新中国教科书制度建立之后的种种影响。本章的研究主要通过三个教科书内容的个案研究来进行,分别是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的命运、苏联形象的变迁、文言文发展的曲折变化。通过对它们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在完全“国定制”的教科书编审制度之下,新中国的教育目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论部分对建国初期新政权迅速实现教科书“国定制”的历史进行反思。集中单一的教科书编审制度与中国社会的兼容性值得商榷。而在建国初期的环境下,这一制度推动了教科书内容中政治功能的强化,冲击了教科书的其它功能,其所造成的消极后果对日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无线移动自主互联网的网络结构,对网络的具体组成部分和动态路径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无线信道的方式,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介绍,通过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雪亮工程建设对社会安全治理具有重大的意义,人们安定的生活离不开公共安全视频的监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雪亮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建设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参考
传统人工设计指纹特征很难分析出同类辐射源信号之间个体的细微区别,若是能直接从信号中提取辐射源指纹,则可以大大加强指纹特征的表征能力。深度学习不仅包含了神经网络的输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阶段及体育锻炼自我管理的现状,探讨了不同运动参与阶段中大学生自我管理技能的差异、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阶
本文借鉴语言学界对量词的研究成果,以语体修辞理论为指导,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量词在艺术语体和科学语体中的差异,并运用语体修辞理论解释差异的成因
本文通过分析短视频软件用户信息交互的行为,得到短视频软件信息交互的特点。通过总结短视频软件信息交互的特点,分析短视频软件信息交互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问题提出了对策
评价一节美术课的成功与否,在于美术教师是否用良好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导入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课堂导入对课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