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璞是生活在两晋之际卓越的文学家和知名的训诂学家。同时郭璞又是一个精通天文、五行、卜筮之术,博学多才的学者,尤其精通风水、堪舆之学,历史上有其占卜预测、阴阳灾变的巫术行为记载。郭璞是研究两晋时期神话、巫文化、堪舆,以及儒道文化必须加以重视的研究对象。笔者通过长期从巫文化视域对郭璞进行考察,以郭璞的文学、校注作品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郭璞生平及游仙诗作、《山海经注》等文献的统筹分析,运用文学、人类学的方法与理论,较为系统的研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巫风背景环境下,郭璞的作品和行为与巫文化的渊源、巫文化特征,并对现有的郭璞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梳理。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动荡、倾轴战乱的年代,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生活在朝不保夕的环境中。“朝为座上宾,暮为阶下囚”体现的是每一个朝廷官员命运的坎坷和内心的忧患,人身安全没有任何保障的黎黎百姓更是缺乏安全感,生活在忧患意识中。魏晋时期又是一个思想大开放,文化大繁荣的时期,儒释道合流,为巫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温床,巫文化也在这个环境下与道教思想相互融合。儒学道学崇尚理性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重视阴阳和谐的作用,然而这些主流思想却并没有为民众带来心灵上的宽慰,既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也没有提供一个精神家园。巫术在与道教思想融合后,吸收了理论上的精髓,使百姓依靠占卜、堪舆等人力所能及的方法,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对坟墓走向的修葺,对未知事物的预判,达到改变自己命运的目的。因而巫术在这一时期得到大的发展,不仅对主流文化的传播构建起到巨大的辅助作用,也为黎民百姓提供了一个心灵的慰藉,铸造了一座精神花园,为普通民众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生活安康的理想世界。郭璞无疑是这个时期文学、典籍、传统文化上有巨大影响力的人才,是一个集巫术文化大成于一身的学者,本文则是首次从巫文化视角来研究分析郭璞及其作品。在绪论与时代背景的描述之后,首先阐述的是巫文化素材、语汇为游仙诗提供的结构和描写意象以及巫文化对游仙文化想象的影响,分析游仙诗中的“名山”意象与“医药”意象与巫文化的关系,阐释游仙诗中常出现的仙女舞蹈与乘骑珍兽在巫术中的体现,并阐述是如何从巫术中转化而来;其次探究郭璞所注《山海经》折射出的巫文化内涵,以夸父逐日的经典神话为载体剖析郭璞注重反映出的不寻常的解读方式;最后分析郭璞的卜筮堪舆与巫文化,从卜筮和堪舆两个角度分析,介绍了郭璞占卜术的师承关系,研究郭璞占卜术所运用的巫术理论,最后探讨了郭璞对占筮术的变通与创新;由于精通周易,郭璞的堪舆风水术也受到道教道家思想的浸染,其堪舆案例也体现了道家道教的崇水思想以及华夏文明传统的延绵子嗣观念。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论文视角的创新。国内已有诸多以郭璞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研究,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尚少见专门从巫文化视角对郭璞进行研究的成果,本文由笔者经过对郭璞作品和行为长期的考察和钻研,首次系统的用巫文化理论来研究郭璞的文学作品、校注作品以及个人巫术行为。第二,神话新诠释。在研究郭璞《山海经注》时,在郭璞的注释基础上,从巫文化视角,运用巫文化理论,来对《山海经》中的经典神话故事进行全新的诠释,挖掘传统神话中蕴含的巫术思想。第三,巫文化的演变。魏晋时期思想大开放,文化大繁荣的时期,儒释道合流,为巫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温床,巫文化也在这个环境下与道教思想融合。本文通过研究巫文化对主流文化(儒释道中的道教文化)构建中的积极作用,揭示了两晋之际巫文化的发展特点和演变轨迹。在巫术影响下,郭璞的游仙诗在文学艺术领域具有开创性建设,沿袭了巫术的神秘隐晦、不可触摸的意象特点,又展现出游仙行为独有的仙气飘渺、闲适自得的艺术风貌,提高了游仙诗的审美趣味,对现代诗歌、散文等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之处;而郭璞堪舆相墓采用的崇水、延绵子嗣的理念既符合华夏文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观念,也为现代建筑提供理论依据,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