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新生儿筛查项目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1‰~4‰,居目前可筛查出的出生缺陷之首。多项研究表明先天性或语前听力损失对言语发育和认知发育产生严重影响,严重妨碍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早期应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可使听力损失儿童最大限度地接近和达到正常同龄儿的言语发育水平,对家庭、对社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不断完善,耳声发射(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技术简便、无创、快速、有效,但基于国情,新生儿听力广泛筛查仍难以全面实施。所以有人认为折中的办法是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这些小儿多具有听力损害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低体重、低Apgar评分、药物应用等),筛查阳性率高,并且具有实际操作性,如患儿住院时间长,家长依从性好等。但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能否替代广泛筛查,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科研课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照NICU的患儿和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探讨两者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实践。
方法:
1、受检人群
在本研究中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筛查2005年10月1日至2007年2月28目在华北石油总医院产科和任丘市医院产科出生的活产新生儿共5056名,其中健康新生儿4714名,住NICU病房新生儿342名。所有新生儿均由产科或儿科医师进行一般项目检查,包括先天畸形及相关家族史。所有正常新生儿均达到孕满36周。
2、检查设备应用美国智听公司(InteUigent Hearing)Smart OAE耳声发射系统。
3、检查过程
筛查取被检小儿哺乳后熟睡或安静状态,在安静的房间内进行。在筛查开始前,首先确定探头放置合适、波形和刺激频率设定正确。
4、通过标准
满足以下条件时认为通过检测①在0.5~8.0KHz的9个频率上测定,幅值在正常值范围。
②不超过3个频率未检出。
③信噪比水平≥5dBSPL。
④双耳通过。
5、统计方法所有数据经SAS6.12统计软件包进行X<2>检验,Fisher精确计算和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1为差异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结果:
1、应用DPOAE对正常新生儿和NICU病房新生儿筛查结果的比较在4714名足月健康新生儿中未通过90名,未通过率为2%:在342名NICU新生儿中未通过24名,未通过率为7%;经统计分析有非常显著差异(X<2>=37.755,P=0.001),NICU病房组新生儿DPOAE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组。
2、应用DPOAE对具有不同听损害危险因素的正常新生儿筛查结果的比较在4714名正常新生儿中有听损害危险因素的只有10名(0.21%),其中2名(0.04%)未通过测试,筛查中明确的听损害危险因素有先天性耳聋家族史、先天性颜面畸形及先天性感染。经统计分析显示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531,P=0.104)。
3、应用DPOAE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筛查结果的比较在342名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中有听损害高危因素的45名,其中12人未通过(27%);无听损害高危因素的297人中有12人未通过(4%);有听损害高危因素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听损害高危因素组且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27.535,P=0.001)。
4、应用DPOAE对是否具有产科危险因素的NICU病房新生儿筛查结果的比较在NICU病房具有听损害危险因素的45名新生儿中,有产科危险因素(如早产≤32周,低体重≤1500克,机械通气>24小时,Apgar5分钟评分<3)新生儿14人;其中6人(42.9%)未通过;有非产科危险因素(如耳毒性药物接触史,先天性耳聋家族史,先天性颜面畸形或综合征等听损害危险因素)的18人;其中2人(11.1%)未通过;合并有以上两种因素的13人;其中2人(15.4%)未通过。具有产科危险因素的NICU病房新生儿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有非产科听损害危险因素和合并两种因素的新生儿,但经统计分析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086,P=0.079)。
5、应用DPOAE对重症监护病房具有不同听损害危险因素的新生儿筛查结果的比较在NICU病房具有听损害危险因素的45名新生儿中,早产儿5人,4人未通过;低体重儿3人,均未通过;机械通气者6人,1人未通过;有耳毒性药物接触史者16人,1人未通过;先天性耳聋家族史者1人且通过;先天性颜面畸形者1人且未通过;合并有多种听损害危险因素者13人,2人未通过。经统计分析早产(X<2>=5.40,P=0.02)、低体重(P=0.016)和先天性颜面畸形(P=0.025)三种危险因素对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X<2>=0.010,P=0.94),耳毒性药物接触史(X<2>=0.277,P=0.599),先天性耳聋家族史(P=0.267)及合并有多种听损害危险因素(X<2>=0.517,P=0.472)四种因素对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NICU病房新生儿DPOAE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
2、正常新生儿中听损害高危因素包括先天性耳聋家族史、先天性颜面畸形及先天性感染,其对听力筛查影响的差异未显示统计学意义。
3、NICU病房有听损害高危因素的新生儿DPOAE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听损害高危因素的新生儿。
4、NICU病房新生儿有产科危险因素组筛查阳性率高于无产科危险因素组及合并因素组,但这种差异未显示统计学意义。
5、NICU病房新生儿具有的危险因素中早产、低体重和先天性颜面畸形三种因素对听力筛查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耳毒性药物接触史先天性耳聋家族史三种因素对听力筛查的影响未显示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