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名化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承受污名者会被贴上各类负面标签,受到歧视和区别对待,逐渐失去美誉度和社会地位。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语境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人际交往的新空间,网络具有互动性、匿名性,使污名现象从现实世界可以很快地蔓延到互联网中,成为身处互联网语境中每一个人都可能面临的问题,明星因受到社会大众和舆论的关注度高于普通人,更是容易成为污名的对象。传统的污名是由强势群体施加给弱势群体,但互联网的出现不断打破这一局面。如今人们每天都会从互联网中获取海量信息,因明星身份的特殊性和网络的便利性,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明星形象的相关信息,明星形象是诸多因素建构起来的结果,明星污名信息亦是如此,看似简单的明星污名,实际是多重社会文化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星已不再是传统的高不可攀的地位和形象,公众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对权威群体过分崇信,在互联网语境中明星越来越成为一种“祛魅”的文化消费产品,互联网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密切,弱势群体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明星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和对话方式都发生着改变。对于互联网来说,明星事件的时效性极为重要,于是,部分互联网平台为了吸人眼球,抢占热点,不惜以“贴标签”的形式来制造有关明星的信息,将明星形象污名化;除此之外,公众的群体情绪也是明星污名产生和加剧的原因,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的社会身份逐渐平等化,不论是强势群体还是弱势群体,都可以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进行相互污名,哪怕原本在专业领域具有较高权威的人,只要出现在互联网中出现一点错误,或者发表了不同于施加污名者认知的观点,都会受到许多批评和污蔑。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互联网语境中明星形象污名现象越来越多,明星群体形象也受到损害,使明星污名燃点变低,传播快,公众对明星形象有刻板化、夸张化的印象,并且难以消解。本文主要以蔡徐坤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明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借鉴符号互动论代表人物欧文·戈夫曼的污名思想,将明星污名过程总结为对明星贴标签、强化对明星的歧视、明星地位丧失、明星污名形成四个过程,通过分析互联网语境中明星形象自身建构和公众建构两种方式,总结出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对于分析互联网语境污名成因有很大的帮助。明星污名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污名的过程也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许多明星污名现象是伴随着过度炒作发生的,强势的明星更是公众和舆论关注的焦点,往往会引起更多的讨论和质疑,恶意丑化明星的行为并不少见,在受到污名后,即使明星本人不发声,其忠实粉丝也会作出偏袒性反馈,群体情绪难以控制,网络互动容易使语言偏激,这个过程很容易带来网络暴力,加剧人际信任危机,催生新的污名现象,长此以往会形成“污名-反击-网络暴力-污名”的循环之中,影响互联网环境健康发展。本文从明星自身、政府、互联网平台、网民四个方面思考,提出互联网语境中去除明星污名的对策和建议。明星要提高形象管理能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扮演好公众人物的角色,对于危机事件要有正确的预防和应对策略,遇到污名化事件要从容应对,尽可能化危机为转机;政府要加大对互联网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推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互联网平台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引导互联网环境;网民要遵守互联网秩序,提高互联网信息是非的判断能力,正确使用互联网,促进互联网环境积极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