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亚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燥,是全球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气候变化背景下中亚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中亚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阻碍了经济走廊建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当前对中亚地区植被与气候关系研究薄弱,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尚不明确。在中亚地区展开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研究,对理解植被与气候关系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趋势分析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相关性分析模型等方法,探究了中亚地区不同土地类型下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和滞后性。以期为中亚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主要结论有:(1)研究区包括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其中耕地和水域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草地面积总量稳定。中亚地区景观结构具有良好的多样性,景观各班块均衡化程度较高;各景观组分破碎度均有降低趋势;形状较为不规则,但有规则化趋势,聚合度增加;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景观优势度提升;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与其他类型斑块镶嵌度增加。(2)耕地、林地和草地年际NDVI变化均呈下降趋势,未利用地NDVI变化呈上升态势;分别为-0.001747/10a、-0.0001513/10a、-0.00125/10a;生长季和春季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NDVI变化均呈增长趋势;夏季耕地、草地、未利用地NDVI为增长变化,林地NDVI变化呈下降趋势;分别为0.000525/10a、0.005701/10a、0.002371/10a、-0.0003254/10a;秋季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NDVI呈下降变化,林地NDVI呈增长变化;分别为-0.003409/10a、-0.004113/10a、-0.0003148/10a、0.001963/10a;冬季耕地和未利用地NDVI变化呈递减趋势,草地和林地NDVI呈快速增长变化;分别为-0.009841/10a、0.001321/10a、0.02148/10a、0.03968/10a。(3)整体、耕地和草地年际NDVI与降水呈正向相关,与蒸散呈负相关。生长季降水和蒸散是整体、耕地和草地NDVI正向和负向主导响应因素;未利用地生长季NDVI与降水呈正相关。春季整体、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NDVI与温度和蒸散呈正向相关。夏季整体、耕地和草地NDVI与温度和蒸散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林地NDVI与蒸散为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未利用地NDV对降水较为敏感。秋季整体、耕地和草地NDVI与降水呈负相关,未利用地NDVI与蒸散呈正相关;林地NDVI与降水和蒸散为负相关。冬季整体NDVI与降水呈负相关,林地NDVI与温度呈正相关;草地NDVI与温度和蒸散呈正相关。(4)整体、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NDVI对降水、温度和蒸散在生长期有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期约为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