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耦合: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社区志愿组织行动逻辑——基于上海市M社区的个案研究

来源 :上海市委党校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anger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构和谐社会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国家领域不断释放的社会自治空间为我国志愿服务提供了基本场域。在城市社区空间中,社区志愿组织得以不断发展,与社区内其它组织体结成了多重互动关系网且形成了自己的行动逻辑。志愿组织在社区网络结构环境的影响下行动,同时这又建构着社区网络结构环境。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本文在厘清社区志愿服务相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以上海市一类合法登记注册的社区志愿组织为切入点,通过田野调查,对其活动空间与组织结构、组织内成员关系等,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结构分析,论文试图揭示这类社区志愿组织在社区场域中的行动逻辑。  论文选取了上海城市社区志愿服务中,具有合法特征的社区志愿组织(M社区志愿者协会)进行了微观个案的展示与分析。从静态的结构视角看,这类志愿组织所处的社区空间为其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同时使这类社区志愿组织兼具“行政性”与“社会性”特征,“两重性”的特征进而影响到社区志愿组织正式结构与内部成员间关系网络形态。在对组织正式结构的影响上,“两重性”使志愿组织决策与执行上呈现出不同的“文本”;在组织成员关系网络形态上,“两重性”使志愿组织内部成员呈现离散型网络关系形态。而这些特征限制了社区志愿组织在合法性维持、资金筹措、人力资源获取等方面的供给能力,严重影响了社区志愿组织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态势下,社区志愿组织为提高自我发展的可持续性,自成立之日起就成为一个行动者,采取一定的行动方式加以应对所处的内外环境的约束。  “选择性耦合”是对这类具有登记注册但自我自治能力差的社区志愿组织生存方式的总结性思考。为获得自我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合法性、经济性资源与社会性资源,克服天生能力不足,这类组织依靠自己的社会力量,有选择性与社区内的行政组织、社会组织等共同开展志愿活动。在各类志愿活动中,本着双赢的策略,社区志愿组织获得了相关社区内其它组织的支持与认可,并在活动互动中形成与其他组织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耦合关系,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其他文献
无权处分制度这一“民法的精灵”困扰了学界和司法界多年,至今仍未能形成通说,特别是在合同法司法解释三颁布之后,学界对无权处分制度又有了更大的争议,尤其是合同法司法解释三第
代孕是借助现代医疗技术把人工培育的受精卵或胚胎植入妻子之外的女性的子宫内发育并分娩的行为。代孕是自然生殖方式的补充。与传统的“借腹生子”不同,代孕不涉及性行为。对
学位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备受争议,陪审员“陪而不审,审而不决,形同虚设”的现象致使陪审员参审积极性并不高,削弱了该制度本应发挥的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的作用。为了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