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镇原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内丘陵沟壑区大面积分布,该地区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重要原因与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息息相关。本论文以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发育的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总结出镇原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并借助Arc GIS和SPSS软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镇原县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镇原县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包括:崩塌8处(7%),泥石流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镇原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内丘陵沟壑区大面积分布,该地区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重要原因与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息息相关。本论文以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发育的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总结出镇原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并借助Arc GIS和SPSS软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镇原县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镇原县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包括:崩塌8处(7%),泥石流7条(6%),滑坡39处(32%),不稳定斜坡隐患点47处(39%),地裂缝19处(16%)。且人类工程活动为主要的诱发因素。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沿蒲河、茹河两岸及主要支沟两侧呈线性分布,以及茹河两侧丘陵沟壑区山前一带;时间上,80%左右主要发生于降雨较多的7~9月份。(2)利用Arc GIS数据处理功能和SPSS统计分析功能,分别对镇原县进行危险性和易损性区划。选取8个致灾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将镇原县分为极高、高、中、低、危险区,危险性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流、沟谷两侧的残塬、梁、峁上;选取4个承灾因子,以各乡镇为评价单元,采取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镇原县分为极高、高、中、低易损区,易损性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关镇。(3)通过Arc GIS的栅格计算器工具,利用风险性(risk)=危险性(hazard)×易损性(vulnerability)函数,对危险性和易损性区划结果进行叠加计算。将镇原县划分为极高、高、中、低风险区,其中极高风险区面积为161.78km2,占镇原县全县面积的4.61%,分布于城关镇大部分地区和新城乡、郭原乡;高风险区面积为1120.31km2,占镇原县全县面积的31.95%,全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北部马渠乡等乡镇;中风险区面积为1458.40km2,占镇原县全县面积的41.60%,集中分布在全区中南部;低风险区面积为765.50km2,占镇原县全县面积的21.84%,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殷家城乡等乡镇境内。
其他文献
在火灾中,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将发生显著劣化,从而导致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显著降低。如何经济合理地对火灾后的混凝土结构进行修复补强一直是加固改造领域研究的难点。目前,外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材料(CFRP)方法是用于修复曾暴露于剧烈火灾中的混凝土构件的最常用技术之一。然而,在此前的研究中较少关注灭火冷却方法对热暴露后混凝土和CFRP片材之间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效果。因此,本研究通过双剪试验方法系统性地研究了
自2018年我国便确定了以5G建设、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为导向的“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发展至今,“新基础设施”已被扩展到5G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特高压建设、新能源汽车、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七个领域。而这些新基建的关键或核心结构往往是一些不同寻常的大型部件,因此新基建的迅猛发展也就对大件货物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件货物运输的安全性、时效性关乎着重大工程的建设进度,是确保我国基
枢纽互通式立交作为高速公路交通转换的关键节点,承担着各向交通转换的功能,关键节点枢纽的改扩建或改造施工,将导致区域高速公路网交通流的重新分配,对区域路网的运行效率和交通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何在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以及保通的前提下,统筹分流路径和均衡分配路网交通流,减少交通拥堵,降低社会影响,是关键节点枢纽施工作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对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式立交施工作业交通分流路径运筹与诱导研究是十分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流域水文过程复杂性显著提升,定量分析两者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流域水文演变规律,对开展流域水资源规划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水—土—光—热等多个角度对泾河流域水文气象演变规律和水文变化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并结合SWAT模型对流域未来径流进行预测。主要结论如下:(1)泾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分别为517.9 mm、63.09%,空间变化均由南向北逐渐减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逐年提高,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替代燃料的研究与使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甲醇来源丰富,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少,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含氧替代燃料。甲醇在柴油机上掺混燃烧最便捷的方法是微乳化法,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柴油-甲醇微乳化燃料。燃油良好的雾化状态和蒸发特性是柴油机节能减排的必要条件,本文将通过挂滴式单液滴蒸发试验平台研究柴油-甲醇微乳化燃料液滴的蒸发过程,分析液滴蒸发过程的影响因素,
本文以甘肃省庆阳市董志塬植被黄土滑坡区为研究对象,探究草本植物护坡固土机制,并建立了草本植物根系加固边坡理论模型。研究结果可为植被护坡工程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为定量化计算草本植物根系对黄土边坡的贡献提供基础。首先,通过在现场勘察取样,得到狗牙根系在天然坡体内的分布特征,以及在降雨后,狗牙根系能够提升浅层坡体内的含水率,其影响程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其次,通过室内直剪试验讨论了在不同根
目前,部分车载行人预警系统已在车辆安全领域开展应用,但这些系统的预警算法整体较为简单,尤其是预警算法设置得较为宽松,导致预警信号出现频次过高,从而使驾驶人对预警信号出现麻木心理和抵触心理,影响了系统的进一步推广使用。本文选取了某无信号灯控制的斑马线,采用激光雷达和行车记录仪对行人-车辆的交互冲突数据进行了大量自然观察试验,获取到的数据样本中涵盖了超过2万辆车和5000名行人数据。通过人工对视频进行
随着悬索桥梁结构的跨度不断增大,其颤振振动稳定性问题也是逐渐显著。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山区高速公路的大力建设,非对称的悬索桥梁结构形式的也不断出现,此类构造对于大跨度悬索桥结构的颤振稳定性也有所影响且此类悬索桥结构颤振分析研究较少。因此,为了能够较好的分析体现非对称结构形式对悬索桥颤稳定性的影响,本文研究分析了三类不同非对称构造对悬索桥颤振临界风速的影响。所以,本文以一座大跨度非对称支撑的悬索桥为研究
由于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给国民生命安全、经济发展等都带来重大损失。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领域学者十分关注危险品运输安全问题,并由原来的事后应急处理到现在更为关注预防事故发生。因此,本文基于陕西省道路运输安全监测平台获取的危险货物车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13类风险驾驶行为报警数据及产生风险报警时GPS终端的轨迹数据,通过分析TOPSIS法和灰色关联法的优缺点和在文中的适用性,构建了改进的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网约车的诞生,它的出现加剧了城市客运市场的竞争,挤压了出租车的生存空间,两者矛盾愈发不可调和。在此背景下,研究网约车与出租车的博弈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演化博弈理论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探究不完全信息下和有限理性下个体的决策行为。本文结合前景理论与演化博弈论来对居民打车选择行为进行研究,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为城市客运企业制定发展策略提供依据。针对当前城市客运市场矛盾突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