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a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草药溪黄草系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和东南部.民间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等.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具有很好的抗乙肚病毒活性.为了系统研究和开发该植物,该实验室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在以前的工作中,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提取物上,而正丁醇提取物尚未研究.该文对溪黄草叶的正丁醇提取相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溪黄草叶的粗粉经95﹪工业乙醇提取,提取物浓缩成浸膏后,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依次分配.正丁醇萃取物经反复硅胶柱层析、正相和反相制备液相色谱层析、及活性炭柱层析等经典的分离方法分离提纯,得到了十个纯化合物.运用<1>HNMR、<13>CNMR、DEPT、<1>H-<1>HCOSY、HMQC、HMBC,结合FAB-MS、EIMS、IR及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荧光衍射及元素分析等多种波谱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其中结构已经确定的化合物有一个甾体:胆甾烯醇;一个酯:邻苯二甲酸二仲丁基酯;一个烯酮:(E)-4-苯基于-丁烯-2-酮和一个甙类:Rabdosiacin.其中Rabdosiacin为一新化合物,其余三个为第一次在该植物中得到 .另外一些为低聚糖类化合物,但结构尚未确定.
其他文献
多核配合物的分子磁学和配位聚合物的超分子自组装是当前配位化学的研究热点.该论文以吡唑类配体衍生物:tpm(三吡唑甲烷),bpm(二吡唑甲烷)和bpm(二(3,5-二甲基吡唑)甲烷)等做
胍是人体内存在的物质,人体内众多代谢过程涉及胍基化合物参与的化学变化.该文于国内外首创利用六烷基氯化胍—醋酸钾双组分催化体系进行交酯开环聚合反应,并通过聚合物核磁
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嵌段共聚物(PS-b-PAA)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热力学上稳定的两亲性纳米胶束,该胶束的核为PS嵌段,表现壳层为聚丙烯酸嵌段,带负电荷.不同的嵌段比形成的胶束粒
该文通过不同的1-乙氧基杂氮硅三环分别与六种二茂铁羧酸反应,合成18个未见报道的1-二茂铁酰氧基杂氮硅三环类化合物.通过对标题化合物的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以及质
在分子设计思想指导下,论文合成了四种配体:二哌啶乙烷(DPE)、双(正丙基亚砜)乙烷(BPrSE)、苯并吡嗪(BzPz)和噻吩乙酰三氟丙酮(TTA),并将其应用于配体——卤化亚铜——卤代烷
该文以有授受电子基团π共轭体系的芳香族化合物为主,主要研究了以间硝基苯甲酸,5-硝基水杨酸,硝基酚类,3,5-二硝基苯甲酸和对氯苯甲酸为母体的系列有机加合物的非线性光学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