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荒野概念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2580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对其进行的保存与防护已经构成了现代社会中一种尖锐的矛盾,西方荒野概念就是对此矛盾回应的产物。因而,其历来是西方环境伦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从19世纪初直至20世纪末的近两个世纪的时间中,西方学者对于荒野概念的探讨在不断的深入并逐渐接近其本质。然而在我国对于荒野的研究还是生态伦理学上的空白区域,无论是公众还是学者都没有给荒野一个明确的定位,因而研究和借鉴西方荒野概念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西方荒野概念的历史演进入手,分析其产生和发展的现实缘由及学理背景,通过分析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揭示当代西方荒野概念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保存区”和“自由自然”的重要理念,这是西方既存荒野概念在当代被去人类中心主义化并逐渐走向可持续发展和重新定居的必然结果。其学理背景基于天文学、生态学和进化论的科学逻辑,以及在哲学思想上经历保存与保持、人类中心与非人类中心、整体论与个体论的争论。
其他文献
利用配有温度箱的万能力学试验机,结合温频等效原理与 WLF 方程的分数阶 Zener 模型,测试与表征 Vossloh300钢轨扣件弹性垫板随频率非线性变化的黏弹性动力性能,并基于有限元
本文根据田野调查结果,对玉林话的语音进行了记录、整理和描写。全文连绪论在内共六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玉林地理、行政概况和方言概况,以及玉林话语音的研究情况,说明了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神圣使命.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应注意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基本条件和环境建设的重要地位.
为全面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使资源配置受市场主导,激发各行业发展动力,以及各企业的经营活力,国务院以改善税收机制为切入点,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
通过调查与分析广西中小学教师视觉素养的现状,指出中小学教师在视觉素养方面的不足,提出应通过观念树立、行动支持、环境创设等方式,加强对教师视觉素养的培养。
目的和意义: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周围关节的慢性炎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RA具有临床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的特点,加之环境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其分子机制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