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酸性明串珠菌的构建及饲料原料提取物对其耐酸能力的影响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we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串珠菌对宿主健康具有促进作用,但在低酸环境中生长受到很大限制,为使明串珠菌在低酸的环境下保持较高的活菌数以达到摄入后能较好的发挥其益生特性的目的,本项目从叶菜类中初步分离筛选出363株菌落形态为明串珠菌的菌株,对其进行耐酸性生长测试,选出4株存活率较高的菌株;测定4菌株在pH值为3.0的模拟胃液中的生长曲线和存活率、在pH值为6.8的MRS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和培养基pH值,得出4菌株的耐酸性大小为:B33<F6<F54<E37对4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得出B33为肠膜明串珠菌,F6、E37、F54为食窦魏斯氏菌;对肠膜明串珠菌B33进行碳水化合物发酵特性分析,得出肠膜明串珠菌B33可以利用葡萄糖、蔗糖、果糖、海藻糖、甘露糖、D-松二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水杨苷、α-甲基-D-葡萄糖苷、苦杏仁苷、熊果苷、葡萄糖酸、甘露醇等碳水化合物。为进一步了解肠膜明串珠菌B33的耐酸性,将肠膜明串珠菌B33与植物乳杆菌KCTC3104、肠膜明串珠菌B-512F和嗜热链球菌KCTC3658进行耐酸性比较。将4菌株接种在pH值为3.0的模拟胃液和pH值为3.0和6.8的MRS液体培养基中,测定其活菌数、存活率、菌株的生长曲线和培养基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肠膜明串珠菌B33的耐酸性显著高于其他乳酸菌,并在pH3.0的MRS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为进一步提高肠膜明串珠菌B33的耐酸能力,增强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了在pH为2.5的模拟胃液中麦麸、豆粕和玉米提取物对菌株耐酸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玉米、豆粕和麦麸提取物对菌株的耐酸能力都具有保护作用,且浓度为10%时,保护作用最好。进一步的单因子分析表明,葡萄糖对菌株的耐酸能力具有保护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酵母膏对菌株的耐酸能力无影响。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4个试验分别研究了日粮中不同锌源和锌水平对球虫感染动物肠道结构和吸收功能的影响,并比较了氨基酸复合锌和硫酸锌在球虫感染动物上的应用效果。同时研究了三种饲
近年来,自然环境破坏严重,蜜蜂的饲养环境持续恶化,蜂群崩溃失调现象(Colonycollapse disorder, CCD)频发。美国、欧洲部分地区的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损失量超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