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纯铜再结晶行为及其晶粒细化工艺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晶显示行业对于高纯铜溅射靶材溅射效率及沉积薄膜均匀性要求不断提升,对于高纯铜溅射靶材的晶粒细化、均匀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高纯铜靶坯锻打、热处理、冷轧与热处理四步法试验,通过两次动态再结晶、静态再结晶,从而达到晶粒细化、均匀化的目的,以此优化现有工艺。通过热力模拟试验,研究了高纯铜的高温行为,研究表明,温度达到500℃时出现明显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变形量超过70%,细化作用趋缓。以此理论指导,本文设计了四步法加工工艺,具体为:锻打的温度范围控制为490℃~500℃,变形量控制在80%以上;一次热处理:200℃~310℃,保温时长:30min~90min;冷轧为单向轧制,变形量控制在56%~72%;二次热处理:≥200℃,保温时长:≥60min。高纯铜一次细化工艺,由锻打和热处理两步组成,通过采用温度500℃、变形量80%的锻打工艺,使晶粒细化至50μm~70μm;通过保温温度210℃~310℃、保温时间30min~90min的一次热处理工艺再次细化晶粒,并发现在260℃,保温60min,再结晶晶粒细小均匀,尺寸细化至42.33μm,标准偏差15.51。高纯铜二次细化工艺,由冷轧和热处理两步组成,通过对比56%、64%、72%不同冷轧变形量的及二次热处理试验发现,再结晶的程度随形变量递增,其中以72%、215℃退火60min工艺较优,可以得到晶粒尺寸11μm及以上的靶材。经过高纯铜一次、二次晶粒细化工艺摸索,从而得到的晶粒细化、均匀化最优的锻打、热处理、冷轧与热处理四步法工艺,应用至大型LCD铜靶研发,最终获得14μm以内,标准偏差6以内的靶材晶粒,满足客户端关于晶粒均匀性与细化的要求。
其他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能大、运行可靠、安全环保等诸多优点,是特大城市、大城市缓解城市拥堵、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以及实现TOD发展的最优选择。尽管如此,如何在轨道快速建设背景下,优化客流分布,培育新线客流,促进轨道沿线和站点周边用地开发,依然是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同时,轨道交通出行是一种典型的多方式组合出行,除了轨道主体外,包含接入和接出两大过程,使得轨道出行问题分析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横向对比轨
针对钢铁企业中典型的燃油三段连续式加热炉控制参数中最为复杂的残氧量参数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分析了残氧量控制对象的特性、检测点的选取并介绍了用PLC实现的残氧量的控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