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生物絮凝剂因其高效、无毒而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复合型生物絮凝剂(CBF)概念的提出,是生物絮凝剂研究领域的里程碑。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复合型生物絮凝剂(CBF)的研究还是停留在常规的絮凝特性研究上,比如,对复合型生物絮凝剂(CBF)的活性分布,成分分析及热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研究重点只注重絮凝剂本身的的开发,因而有必要对CBF与化学絮凝剂复配的絮凝特性展开系统研究。本课题首先对CBF絮凝效果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结构、性能和主要的絮凝机理;其次将CBF分别与AlCl3和FeCl3进行复配,研究其絮凝效果的稳定性、最佳复配比例和复配药剂的投量;最后将CBF与FeCl3复配应用到给水处理实验中,并对其絮凝的水力条件和处理不同浊度原水的投药量进行研究,检验其处理效果。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不同发酵批次CBF的水处理絮凝效果出现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对CBF分别与AlCl3和FeCl3复配后的絮凝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处理高浊水还是低浊水,当处理效果和稳定性最优时,CBF与AlCl3复配比例均为5比1,CBF与FeCl3复配比例均为20比1;CBF与FeCl3复配处理高岭土配制的原水,其最佳水力条件为:快搅速度为175r/min、快搅时间为60s、慢搅速度为60r/min、慢搅时间为180s。处理不同浊度原水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浊度为100NTU的原水最佳投药量为5.25ml/L,浊度为200NTU的原水最佳投药量为6.3ml/L,浊度为300NTU的原水最佳投药量为7.35ml/L,浊度为400NTU的原水最佳投药量为8.4ml/L,浊度为500NTU的原水最佳投药量为9.45ml/L。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定量描述与解释絮凝过程、预测絮凝结果,开发并利用絮凝体分析软件对絮凝体形态进行了探讨。对絮凝体形态的分析表明,在最优絮凝效果时其分形维数总体变化区间为1.31.7。在理论上进一步验证了分形理论将在絮凝药剂的研究和生产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控制和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