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制备了四种不同的载体——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涂覆Al<,2>O<,3>溶胶的活性炭纤维、柠檬酸络合法制备的CuO-CeO<,2>复合粉体、热分解法制备的普通CeO<,2>粉体以及溶胶凝胶-共沸蒸馏法制备的纳米CeO<,2>粉体,通过浸渍法将贵金属Pd负载在载体上,经恒温水浴处理,形成纳米稀土负载型Pd催化剂.研究并讨论了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各种因素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以纳米CeO<,2>粉体为载体、Pd含量2wt%的催化剂,活性最好,CO完全氧化的最低温度为40℃;以涂覆一次异丙醇铝制备的Al<,2>O<,3>溶胶的活性炭纤维为载体、Pd含量2wt%、稀土Ce含量10wt%的催化剂活性较好,CO完全氧化的最低温度为80℃.Pd-Cu/纳米CeO<,2>催化剂连续反应168小时,活性降低比较平缓,稳定性较好.本文借助差热分析技术(DTA)研究了CuO-CeO<,2>与纳米CeO<,2>的前驱体在升温过程中发生相变和反应的温度,并结合X-射线衍射技术(XRD)研究了产物的物相结构与组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Pd-Cu/纳米CeO<,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SEM和TEM分析结果表明:Pd-Cu/纳米CeO<,2>催化剂的表面由凹凸不平的球状和块状的粒子拼接而成,并有很多空隙;活性组分在载体上分散较为均匀,平均粒径约在10nm之内,粒子呈球形.HRTEM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表层存在着大量的不完整区域,这些不完整区域内大量表面缺陷的存在,增加了粒子表面上活性中心数目,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本文初步探讨了纳米稀土负载型Pd催化剂的催化机理,认为CO在催化剂上的氧化反应机理类似于乙烯氧化制备乙醛时Wacker催化剂上的反应过程.活性金属化合物主要溶解在表面水合的水中,所得的金属离子以复杂的方式与化学吸附的CO和O<,2>产生键合,钯与铜之间存在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