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智能芯片技术与存储芯片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技术的成熟与普及,将智能芯片技术和大容量存储运用到电子商务领域成为无线应用技术研究的潮流与热点,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而且,对移动支付领域的关键性问题——非接触支付技术的研究更是移动应用课题研究的中心任务。但是由于非接触支付技术的支付产品载体、非接触通信标准选择以及安全性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非接触支付业务的应用停留在实验室产品阶段,未能量产及大规模应用。基于智能存储卡的非接触支付技术的出现,为非接触支付市场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智能存储卡(Smart MicroSD Card)是具有智能卡芯片和FLASH存储芯片构成的MicroSD卡(TF卡),因为智能存储卡兼具“智能卡”、“存储卡”和非接触支付的功能特点,已经逐步在手机近场支付、移动身份认证、手机电视解析等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智能存储卡的基本功能包括:FLASH存储(1G~32GB)、安全身份认证、RFID非接触和金融支付等功能。产品机械尺寸、外部电气信号、通讯总线协议与标准的存储卡保持一致,与目前市场上的带有存储卡接口的终端设备兼容。基于智能存储卡现有产品类型包括金融支付卡、身份认证卡、手机电视解析卡、Zigbee-SD等创新型智能存储卡产品。同时,本文对于构建基于智能存储卡的非接触支付架构所涉及到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思考,叙述了智能存储卡技术的构成、标准、工作模式、应用分类、实现方式,分析了智能存储卡这一新技术安全性特征,比较了现有非接触现场支付技术的优缺点,描述了基于智能存储卡的非接触支付的物理基础。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基于智能存储卡的非接触支付的PKI安全体系模型,并在PKI安全体系下,提出了基于智能存储卡的非接触支付“身份认证+动态口令”的双认证结构,满足认证性、完整性、私密性、不可否认性、可追究性和公平性,而且不会影响系统的传输速度。对该支付框架中的各个参与方都做了详细的描述,给出了详细的近场支付流程并对系统的安全性做出了分析论证,对传输安全性与支付安全性两方面对该支付框架进行安全性论证。同时从支付流程、运营主体地位、监管政策和消费者接受程度等多角度出发,系统、辩证地对非接触支付模式、RF-SIM近场支付模式和NFC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基于智能存储卡的非接触支付模式发展的优势,以及运营模式等方面的特点。基于智能存储卡的非接触支付业务的出现和发展,将进一步促进电信和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本文结合产业融合理论的内容,从电信产业和金融产业融合的新业务—手机支付的角度清楚的阐述电信产业与传统金融产业融合的现状、趋势、特点以及对我国电信产业和金融产业发展的影响及效应。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将产业融合的理论运用到电信产业与传统金融产业中来,包括融合动因、融合表现和融合后的影响等,探讨政府以及电信企业和传统金融企业在融合趋势中的最佳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