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友谊质量对疏离感的影响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疏离感,是指个体难以正常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不能与所属的社会团体建立有效的连结,从而体验到的孤独感、无意义感、无助感等消极情绪体验。青少年正是疏离感的高发人群,强烈而持续的疏离感,会造成心理、人格和行为异常,给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带来广泛的不良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了解高中生疏离感发展的一般情况,从家庭和同伴角度来探讨疏离感产生的原因。本研究结合疏离感、家庭系统、友谊质量的相关理论,采用问卷法对齐齐哈尔市两所高中,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共5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1.高中生疏离感的发生率为28.6%,人际疏离感、社会疏离感、环境疏离感的发生率分别为18.8%、33.4%、47.0%。在总体疏离感及其各维度上高二学生显著高于高一的学生;男生的环境疏离感、人际疏离感高于女生。  2.高中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与疏离感呈显著负相关;高疏离组的学生,其SES水平较低,反之亦然;高中生的SES负向预测疏离感。  3.家庭功能得分与疏离感呈显著正相关;高疏离组的学生,其家庭功能的得分较高,反之亦然;家庭功能正向预测疏离感。  4.友谊质量与疏离感呈显著负相关;高疏离组的学生,其冲突背叛这一维度的得分较低,也就是说其友谊关系中出现的争执、冲突、不信守诺言、破坏双方关系的行为程度深、频率高,反之亦然;友谊质量负向预测疏离感。  5.高中生的家庭功能在SES与疏离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性别的跨组比较显示,这一中介模型对于男生、女生均适用。  6.高中生的友谊质量在家庭功能与疏离感之间起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李小龙传奇》这部电视连续剧以鸿篇巨制讲述了功夫偶像李小龙的传奇一生,从中挖掘《李小龙传奇》所反映的教育价值,并使其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便成为本选题的研究目的所在。在